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東南亞的武器進口與和平 英媒稱花錢買裝備是有用的

2016-12-13 16:11:07|來源:環球時報|編輯:張倩楠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今年年初發佈的2015年軍費開支數據顯示,東南亞國家去年的軍費開支中,新加坡最多,為94.2億美元,泰國為57.4億美元,印尼是76.4億美元,越南是45.7億美元,馬來西亞是45.5億美元,菲律賓為38.7億美元,緬甸為21.9億美元,文萊最少,為424萬美元。新加坡《聯合早報》稱,東南亞的軍費開支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超過50%,未來五年已預留約600億美元採購新武器,特別是海軍武器裝備。英國《金融時報》評論道,這帶來兩點明顯的擔憂。第一,公共資金被用在購買不産生社會價值的威懾性軍備上。另一點擔憂則正好相反。就軍備而言,唯一比花錢購買不會投入使用的裝備更糟糕的事情,就是事實證明,花錢買來的這些武器是有用的。

  中國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東南亞國家,尤其是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的武器裝備主要是以美制為主,越南是以俄羅斯為主。菲律賓的武器裝備過去還從日、韓等美國盟國獲得,如從韓國引進噴氣式戰鬥機。

  武器裝備合作經常被認為具有指標性意義。上月,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訪華,兩國達成一項廣泛的海軍合作協議,馬來西亞同意購買4艘中國海軍艦艇。英國《金融時報》稱,分析人士將密切關注這項交易,以及它是否標誌著吉隆坡疏遠華盛頓,轉向北京。這將是馬來西亞首次大規模購買中國軍火,目前該國從美國和俄羅斯購買武器。

  11日,菲律賓前眾議員貝約在菲律賓abs-cbn新聞網上撰文説,2017年,菲律賓將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南海爭端過去幾年來一直搖晃東盟,但隨著杜特爾特上臺以來願意與中國發展友好關係,通過雙邊接觸來解決領土爭端,擱置了南海仲裁,南海爭端可能將歸於平靜。“隨著美國轉向內部,中國在東南亞發現新粉絲”,新加坡《今日報》網站12日以此為題寫道,中國正以新的貿易和投資來擁抱東南亞,隨著美國的政策日益走向保護主義,這一趨勢將加速。瑞信集團稱,除了以貿易協議來吸引東南亞國家,中國還幾乎使其在該地區最大的六個國家的直接投資實現翻番。

  據菲律賓rappler新聞網12日報道,菲律賓正式加入亞投行之後,馬尼拉的快速公交系統、洪水控制工程將是第一批將提交給亞投行的項目,希望從中國支持的亞投行獲得3億-5億美元。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隨著南海問題降溫,中國也更多地試圖把一些國家拉回到雙邊磋商解決南海爭議的軌道上。因此,短時間內,南海局勢是平靜的,但未來是否會再次升溫,還取決於美國。吳士存三周前在美國考察,與智庫、官員等交流,他認為,美國還會繼續搞所謂“12海裏巡航”“自由航行”,一旦美國在南海進行“航行自由”的宣示,中國就會採取反制,南海局勢就會再度升溫。【環球時報駐菲律賓、新加坡記者 王曉 辛斌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 林鵬飛 汪析 柳直】

  (原標題:東南亞的武器進口與和平 英媒稱花錢買裝備是有用的)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