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藏族班長厲害了:指揮導彈轉載操作精準到毫米

2016-12-21 15:35:40|來源:中國軍網|編輯:張倩楠

  從新兵到老兵,從操作號手到指揮長,火箭軍某導彈旅發射二營藏族班長益西次仁憑藉過硬的技術和指揮能力,執行多次重大軍事任務,是全旅響噹噹的導彈專業技術大拿:指揮導彈轉載操作能精準到毫米。據説,他入伍時連漢字都不認識,他這12年的“兵”路歷程是怎樣走過來的?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為你揭秘。

(資料圖)

  從不識漢字到成為技術大拿,火箭軍某導彈旅發射二營藏族班長益西次仁——

  雄鷹的翅膀不是窩裏變硬的

  【鹽巴水不解渴,漂亮話不頂用——益西次仁·藏族諺語】

  清脆的哨音劃破冬夜的寧靜。一位身材魁梧的上士,雙手不停地做出各種手勢,嘴裏吹出長短不一的哨音。他正在指揮幾名號手操作吊車臂或升或降、或轉或停,將一枚導彈穩穩地轉載到發射車上。幾分鐘後,戰車馳騁駛入夜幕,一場導彈發射演練即將打響。

  長劍入鞘,指揮操作精確到毫米,對於這位上士來説,已如庖丁解牛般熟練。他,就是火箭軍某導彈旅發射二營藏族班長益西次仁。

  初識這位來自四川甘孜的康巴漢子,唯見兩臂上一串“疙瘩肉”,臉龐上還保留著些許“高原紅”,似乎看不出更多特點來。官兵卻掰著手指給記者説出個子丑寅卯來:

  “入伍時不認識漢字,硬是靠翻字典學專業的勁頭,成為全旅響噹噹的導彈專業技術大拿。”

  “別看他是個‘大塊頭’,指揮操作卻膽大心細,被評為最高等級操作號手。”

  “當兵12年,7次被評為優秀士兵……”

  戰友們記住了益西次仁的成長,也記住了這位“康巴漢”的口頭禪:“雄鷹的翅膀不是窩裏變硬的。”

  2004年冬,19歲的益西次仁脫下藏袍穿上軍裝,來到戰略導彈部隊。進入軍營益西次仁才發現,一雙曾降服野牦牛的大手,此時卻如生了銹的鐵鉗子一般:導彈專業教材擺在面前,他不識漢字如讀天書;導彈操作訓練,他直到手心冒汗也沒弄明白。

  知恥後勇,此後,學習室內、訓練場上、發射架下,見證了他的突擊,也記錄了他的精彩。一次,部隊奔赴大漠戈壁執行演練任務。益西次仁受命為全旅進行夜暗微光條件下導彈轉載演示。老天似乎故意刁難,傍晚時分颳起大風,風力達到作業極限。演示前,益西次仁帶著操作號手反復進行推演,拿出多種應急預案。最終,他憑藉過硬的技術和指揮能力,指揮操作單元出色完成導彈轉載任務,刷新了該型導彈極限氣象條件下成功轉載的紀錄。

  從新兵到老兵,從操作號手到指揮長,益西次仁驅車仗劍執行多次重大軍事任務,帶出一批專業技術骨幹。他不善言辭,更不喜歡以能者自居,挂在嘴邊的是那句家鄉諺語:“鹽巴水不解渴,漂亮話不頂用,有沒有能耐,關鍵時候露出來!”

  (原標題:藏族班長厲害了:指揮導彈轉載操作精準到毫米)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