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中部戰區某測繪導航隊總工程師溫立新:為打勝仗導航

2017-01-04 14:52:43|來源:中新網|編輯:張倩楠

  (中新網北京1月4日電 作者 陶社蘭 楊丹譜)隆冬時節,中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內,一場研究性演習正在進行。測繪導航後臺,信息傳輸系統突然“蹦”出預警信息:“敵機兩批6架,預計幾時幾分飛臨我防空作戰區域……”

  戰區聯指中心某測繪導航隊總工程師溫立新,迅即組織官兵在計算機上展開作業,根據情況標繪敵情圖、我情圖、聯合反擊首長決心圖等,及時推送至聯指中心輔助首長決策……

  “為打勝仗提供精準測繪導航保障,是我的畢生追求。”溫立新告訴中新社記者。入伍30多年來,他出色完成30多項重大軍事任務,研發的項目獲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為部隊構建聯合多維戰場、提升未來指揮作戰能力做出了突出貢獻。

  他被譽為聯合作戰的“高級參謀”

  軍事測繪導航是打造作戰指揮平臺的基礎工作,是輔助指揮員正確決策的重要保障。用溫立新的話説,“測繪是一個基礎舞臺,不論唱什麼戲,都要在這個舞臺上進行”。

  2016年2月,戰區成立,測繪導航隊全新登場,成為戰區聯合作戰的重要支撐。作為測繪導航隊總工程師的溫立新,擔負著科研、重大演習保障和人才培養等任務的統籌和牽頭工作。

  “聯合作戰條件下的測繪導航保障,需要融合陸、海、空、天、電磁、網絡,甚至是心理戰場等多維度信息,這對我們來説是巨大的挑戰。”溫立新説。

  那些日子,溫立新拿出他對於工作一貫的“拼”勁兒和“狠”勁兒,帶領團隊,從多維戰場的視角,研究戰區戰場環境的基本特徵及對作戰行動的影響,設計了“大縱深、寬覆蓋、軍地協調”的大測繪導航格局。他行程10000多公里,到全軍各測繪導航部隊和地方測繪部門,商談聯合保障模式,對遙感影像、軍事地理、兵要地誌等信息資料進行收集整理、現場勘查、分析研究,完成了20余萬字的戰場環境研究成果,構建起戰場三維地理環境,為聯指中心提供了形象直觀的戰場地理信息。

  溫立新的軍旅生涯,總是用“創新”二字在書寫。

  2015年,溫立新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9·3”閱兵。過去閱兵,都是在紙質地圖上進行量算分析、擺兵布陣,不僅費時費力,也缺乏精準性。能否研發一套“閱兵組織實施推演系統”,取代這種效率低下的陳舊工作方法?溫立新苦思冥想,反復研究攻關,趕在上級推演前,製作出了“閱兵組織實施電子沙盤推演系統”。該系統能在任意時間節點,顯示出任意方隊的位置狀態信息,實現了精準量算、模擬推演閱兵方案和行動計劃,使擬制計劃更精準,方案推演更逼真,謀劃決策更科學。閱兵聯指首長讚不絕口:“了不起!一個系統的工作效率,能頂多個參謀。”

  近年來,溫立新參加和牽頭組織了奧運安保、首都閱兵、上合聯演,以及原北京軍區、中部戰區組織的戰役演習等30多項重大軍事活動的測繪導航任務,憑藉過硬業務素質和嚴謹細緻作風,破解了大量難題,創新了一個個助推能打勝仗的精品項目、樣板工程,創造了我軍聯合演習作戰保障的10多個首次。

  他被譽為測繪導航的“軍事工匠”

  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溫立新對技術創新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在一次演習中,他發現,我軍在作戰倣真和推演方面“演”的成分多於“推”的成分,甚至有時只能通過手畫筆算的方式來完成戰役推算,這不僅費時費力也直接影響到了戰役籌劃的品質和效率。

  “絕不能讓‘拳頭’進入了現代化,‘腦袋’裏還是老辦法。”溫立新把作戰推演倣真系統列入科研計劃,白天構建虛擬環境,推演演習流程,聽取意見建議,晚上研究解決方案,編寫調整代碼。最終,該系統一經推出便大獲成功,獲得了包括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17位專家一致肯定。

  一次戰役演習前,導演部將相關數據方案輸入這套“戰區聯指戰役籌劃倣真及輔助決策系統”,很快就能在三維立體的戰場環境中組織室內戰場勘察,實施過去無法完成的決心方案模擬推演和戰場空間衝突檢測,使作戰計劃的擬制更加精準高效。

  導演部評價:“你提供的系統既有地圖環境,又有3D模擬;既能設置作戰態勢,又能模擬決心建議,對我們演習籌劃有巨大的幫助!”

  這是溫立新瞄準戰場研發的又一高科技産物。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被譽為“軍事工匠”的他,10多年研發項目20多個,3次填補我國軍事技術空白,11次填補戰區空白,成果均在機關和部隊得到了廣泛應用,軍事效益顯著。

  一次諸軍兵種聯合演習,溫立新發現剛剛列裝不久的北斗用戶裝備故障率較高,然而維修該類裝備必須返廠,報批、運送程式繁瑣、週期冗長。

  “關鍵設備缺失,演習時誤的是成績,戰時就要面對勝負和官兵的生死!能不能研製一種工具,可以讓使用北斗用戶裝備的基層部隊進行戰場快速檢查維修?”在一次就診過程中,溫立新從醫院的紅外體溫槍獲得靈感。他首次將非接觸式紅外檢測技術運用於北斗裝備故障檢測,研製出了一個外貌酷似小冰箱的“北斗用戶裝備非接觸式故障診斷檢測系統,只要將故障裝備放入其中,片刻之後系統便找到“病症”,同時一份詳細的檢測及維修報告也被列印出來。這項成果不但操作簡便快捷,而且製造成本低廉,非常適合推廣應用,使基層部隊對信息化裝備的自主檢修能力前進了一大步。

  他被譽為助推打贏的“金牌教官”

  從事測繪導航工作以來,溫立新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所在部隊的“強筋壯骨工程”,為部隊培養輸送測繪導航業務尖子數百人,其中有的成為軍委機關參謀人員,有的成為軍校教授,2人成為總工程師,5人成為團以上領導幹部。

  溫立新的“得意門生”、該測繪導航隊副隊長馮欣説:“溫總針對每名徒弟的培養模式不盡相同,他會根據不同人的專業和特點,抓針對,搞創新,效果好,成效大。”

  馮欣是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面對溫立新的高標準和嚴要求,以及測繪導航保障工作的新變化,起初很不適應,感到本領恐慌。溫立新結合馮欣的特點,與他一起制定出成才計劃。如今,馮欣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測繪導航“大拿”。

  不僅把創新育人的思路放在“一對一”的人才培養上,溫立新還積極利用一切集訓、演習等機會,為部隊培養測繪導航骨幹。

  在原北京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成立後的首次演習保障任務中,溫立新力排眾議,採取以老帶新、新老搭配的原則抽組團隊,把課桌椅搬到帳篷中,把培訓班開到演習場,不僅圓滿完成了演習任務,還為該中心及時輸送了一批測繪人才。

  有趣的是,溫立新的女兒在耳濡目染中,對測繪導航專業也産生了濃厚興趣。2016年6月,她以優異成績考入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地理空間信息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溫立新笑言:“我老溫又多了一個好徒弟!”

  (原標題:中部戰區某測繪導航隊總工程師溫立新:為打勝仗導航)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