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藍軍旅長的"狼"性法則:比"狠"字多一點

2017-01-04 11:30:07|來源:解放軍報|編輯:張倩楠

  

  在中部戰區陸軍2016年整建制合成師旅自主對抗實兵演習中,劉豫所在的某步兵旅先後3次扮演藍軍,每次演習戰鬥部署都“大變臉”,讓對手直呼:這支藍軍太狡猾!圖為“中部礪劍-2016確山”演習現場。 申冬冬攝

  

  藍軍旅長劉豫(中)在指揮作戰。申冬冬攝

  

  泰山之巔,名為“玉皇頂”,以“天下第一山峰”之譽名滿神州。就此西南行幾百公里,同樣有一座高地也被冠名“玉皇頂”,它既非雄偉高峻,也無遠播聲名,就連導航軟體上,也難覓更多信息。

  這座“玉皇頂”,卻常年瀰漫著金屬、燃油和硝煙的味道。它依山據險,一夫當關,面前有大片開闊地,是演練陣地攻防的絕佳戰場,以往每到演習季,原濟南軍區部隊都會在這裡輪番捉對廝殺。2016年,這座“軍人的山峰”迎來了陌生的部隊,見到了新的歸屬——中部戰區陸軍,由此見證著中國軍隊在改革元年的轉型之變。

  從團長、師參謀長到如今中部戰區陸軍某步兵旅旅長,劉豫年年都會來到這裡,過去是紅方,千方百計攻上去、登絕頂,今年則當藍軍,構築、堅守陣地一“蹲”就是七個多月。“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玉皇頂”也見證了劉豫的角色轉型:任旅長不過短短數月,就作為新體制下戰區陸軍首任藍軍旅長,帶領部隊與3個師旅單位連戰3場9個回合。

  一大一小兩個轉型,就這樣不期而遇。訓練能否和改革做到同心用力、同向發力?“玉皇頂”下,劉豫始終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浩浩蕩蕩的改革強軍大潮中,如果改革是一顆向戰而轉的恒星,那麼藍軍旅這個“小行星”又該如何圍繞“公轉”做好“自轉”,拉出一道戰鬥力躍升的軌跡?

  答案是破舊立新。旨在制勝未來的改革,對於一支部隊、一名指揮員甚至一名士兵而言,最實際最直接的考驗就是能否勇敢、堅決、快速地打碎舊我,塑造新力。隨著演習一場場推進,劉豫也在一次次刷新著自己的“戰場觀”……

  “狼”比“狠”字多一點,聯戰聯訓新體制之下,藍軍的“狼性”到底怎麼樣?

  雨後的坑道潮濕泥濘,大家都在好奇地張望——跪姿單兵掩體裏,突然出現了一抹亮眼的“海軍藍”!來者何人?劉豫回憶説,演習開始前,中部戰區演習評估組的一位副局長主動提出“上陣地轉轉”,這一轉就是3天,連戰士們都“有種感覺”:“高大上”的聯戰聯訓,好像就在跟前。而對劉豫來説,最後陣地話別時,他的內心“忽然有點小激動”。

  這位曾在陸航部隊任職近一年的老步兵,數不清多少次跑進機場邊的草地上,“像小孩一樣”望著一架架戰機轟鳴而起。最讓他沉醉的畫面是,飛行員向他豎起大拇指“擺造型”,隨即駕著一道疾風,掠過頭頂呼嘯而去。那時,他總會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指揮著步兵搭乘這樣的戰機作戰,該有多好!

  而眼下,新體制就驅動著這樣一道“聯合”疾風迎面撲來:這次演習,戰區陸軍導演部大力構設聯訓環境,為紅藍雙方加入了偵察衛星、戰術導彈、遠程炮火、陸航武裝直升機、空軍殲擊轟炸機等新型作戰力量,同時加大了聯合作戰能力分值比重。

  一面是期盼已久的聯訓場景,一面是沁入骨髓的老步兵打法,這個藍軍究竟該怎麼扮?“都説我們是狼,‘狼’字怎麼寫?要比‘狠’字多一點。”劉豫給官兵拆字新解:多什麼?在聯合背景下,這匹狼不僅要長獠牙,而且要生出翅膀。這雙翅膀,就是我們最不熟悉但是最需要的新型作戰力量。

  “就算不趁手,也要先上手。”臨戰前,政委劉成立反復給各級指揮員“做工作”:改革面前,裝備差點不算啥,思想落後才丟人。“放開手腳打,不打永遠沒感覺!”劉豫總結説。

  結果,頭一回合下來,竟有40人被自己的遠程火力毀傷——這第一感覺,“很痛”。原來退守200.5高地之前,一名排長召喚火力的目標指示過於簡單,既無安全地界標示,又無明確時間協同,藍軍遠程炮火立即覆蓋了過來,導致“戰場烏龍”。

  “打痛了才知道缺本事。雖然演習更多還處在合成階段,但是聯合素養的需求已經融入了實兵對抗的方方面面。一個報文、一個口令甚至一個習慣性動作,都得用‘聯合觀’催化、再造。否則,今天召喚炮兵失敗了,明天召喚飛機、導彈同樣會失敗,甚至慘敗!”隨著演習進程推進,劉豫這句話被大家反復咀嚼。

  某次要地奪控,他們二次申請陸航支援,卻沒有給陸航部隊兩個攻擊波次之間預留出足夠的加油、挂彈時間,結果被紅方搶佔先機。指揮員幡然醒悟:沒想到一項兵種知識的缺位,卻成為戰場上的“阿喀琉斯之踵”!

  戰鬥反攻階段,他們奮力合圍紅方某高地,誰知紅方通過電臺申請遠程炮火支援,藍軍進攻被瞬間阻斷。指揮員懊悔不及:強攻之前,為何不先把“敵”陣地變成信息孤島……

  幾次折戟之痛,勝過千百次耳提面命。平時鮮于運用的新戰法,正在左右著整個戰局和演習的勝負,逼著官兵們的思維行動逐步向未來聯合戰場聚焦。

  “就拿使用電抗分隊説吧,連打3場仗,是越用越想用,越用越好用,一場一個新境界。”劉豫介紹説,第一場演習只是意外捕獲“敵”通信要害,第二場專項使用完成了“助攻點穴”,最後一場則發展到精心設計,誘“敵”自相殘殺,給對方製造了另一場“戰場烏龍”。

  這一新戰法,雖然贏得了導演部的點讚。但是,演習結束之後評估、講評,戰區、戰區陸軍“幾乎通篇都在講問題”。“這些問題我們都‘認賬’,‘認賬’之後是儘快‘銷賬’”,劉豫説,“今天我們只有敢於不斷否定自我,明天才能大踏步走向聯合。”

  一個班端掉“敵”一個團指揮所卻跑掉了團指揮員,那次“斬首行動”的瑕疵“需要放大看”

  一個班端掉“敵”一個團指揮所卻跑掉了團指揮員,在劉豫看來,那次“斬首行動”的瑕疵“需要放大看”。

  當時種種跡象表明,在“敵”縱深一片林地內,極有可能潛伏著一個相當規模的指揮所。經過反復權衡,劉豫決定派尖兵滲透,確保“斬首”萬無一失。

  隨即,一個加強班搭乘直升機飛往目標區。然而,由於彼此協同配合不力,機降時戰士陷入林地旁的泥沼地,“半天出不來”,遲滯了行動展開。最終功虧一簣,眼睜睜看著“敵”團長乘著越野車急速遁去。

  “一個班作戰行動的瑕疵,直接導致我們失去了俘獲‘敵’關鍵指揮員的寶貴戰機。”總結這次教訓時,劉豫反復提醒官兵,未來作戰,一次戰術行動就能達成戰役甚至戰略作用,影響力之大已經到了“不容有失”的苛刻程度。2011年的美軍“海王星之矛”行動,24名特戰隊員身負重任,最終用時40分鐘成功擊斃本·拉登,一舉實現了美國多年未遂的反恐戰略目標。

  “未來聯合戰場,精幹化、一體化、小型化、模組化、多能化等特徵越來越突出。”劉豫道出了對部隊訓練的新理解:隨著“戰”的模組化趨勢愈加明顯,軍種部隊的每一個作戰單元都要搞好自己的“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從何處破題、開局?“我們也先定一個‘小目標’:瞄準‘班長式’戰爭開始改。”劉豫帶著我們走進該旅今年剛剛建成的綜合訓練場:偌大一片場地上,零星散佈著形狀各異的溝、墻、橋、洞、網、堡和三角錐、廢舊輪胎。

  這可不是“放大版的400米障礙”。劉豫介紹説,訓練場上超過60%的課目靠單兵都無法獨立完成,考驗的是班長組織指揮和班組協同配合能力。每個障礙都有戰術背景,全程通過就相當於完成了從偵察、抵進、破襲、戰鬥直至剿殘的連貫戰鬥進程。

  更大的考驗是“綜合射擊”課目裏的“活人靶標”,它們會在200米縱深的任意方位隨機起倒,最要命的是“你用實彈打它,它會用鐳射系統還擊”,一旦被擊中“身上會冒白煙”,逼著戰士們學會利用各種障礙物進行觀察、掩護、跑位和射擊等戰術行動。

  經過洗禮,許多戰鬥班在演習場上令人刮目相看。一次反破障行動中,紅方出其不意,選擇藍軍防守薄弱處下“刀”,在裝甲車掩護下,破障工程車甚至衝過了前沿水障。在開闊地形下,藍軍幾個反裝甲爆破組相繼倒在了衝向“敵”工程車的路上。

  “決不能讓‘敵人’排除障礙衝過去,否則整個旅的陣地都有危險!”雖然全班僅剩兩人,十二連三班班長趙茂盛仍然頭腦清晰。他邊打邊躲,在正面牢牢吸引了“敵”火力,此時戰士施成從草叢間悄然迂迴至“敵”右翼,連續用爆破筒毀傷“敵”裝甲車3輛,最後兩人合力“包夾”了“敵”工程車,一舉拖住“敵”人,立下大功。

  “每個士兵的背囊裏都有一根元帥的指揮棒。練兵要出戰鬥力,關鍵是要把兵練‘活’。”劉豫很欣慰:走向未來戰場,戰士們正在變得更加機敏聰慧,不但是“小老虎”,而且是“聰明的順溜”。

  構建起體系作戰模式,需要“班長式”戰爭,也需要“連長式”“營長式”戰爭。今年冬訓,劉豫又盯上了營連長指揮訓練這個“短板”,“既練鐵腳板,也練信息化”——他打算帶上兵棋推演系統一同上路、邊走邊打,利用現地組織各營連認認真真來一次網上對抗。

  一個常規的機降行動就讓我們損失了一個老偵察兵,不是演習任務太危險了,而是平時訓練太“安全”了

  “蛙跳戰術”成功的裁決通報傳來,旅指揮所內“炸開了”,只有劉豫“心裏不踏實”:“行動之前是23人,通報怎麼少了1個。”

  果不其然,一名上士班長在索降時,因為“著急跳太早了”,摔了個腿部骨折。

  “一個常規的機降行動就讓我們損失了一個老偵察兵,不是演習任務太危險了,而是平時訓練太‘安全’了。”痛惜之餘,劉豫不禁聯想到,就在數月前,友鄰單位接到演練命令,組織一個整建制營搭乘陸航直升機夜間轉場幾百公里,戰術設計之新、指控難度之大,讓在場指揮員深感“步步驚心”。

  “演習、拉動、競賽都在‘拼命’向實戰靠攏,大項任務已經跑到了訓練前面!”回首一年,劉豫感慨不已,演訓場上風雷激蕩,絕不僅是一個“險”字,雖然改革在“脖子以上”亮相,但是實戰化的“春江水暖”基層部隊體會深切:

  這一年更忙了,不但訓練時間沒有受到干擾衝擊,反而演訓在外的比例大幅增加。全旅各兵種、各單位都是“早出晚歸”,有的甚至達到了破紀錄的226天。

  這一年更難了,訓練強度沒有絲毫“減震”放緩,多少次考核、拉動,晝夜不停連續機動,隨即展開負重奔襲,精疲力竭趕到射擊區,等來的卻是一地槍械部件……

  體會“改革進行時”中的種種“戰味”“野味”,劉豫有了新的思考:“‘戰’在全力加速,必須克服‘建’的平穩慣性,把今日訓練打造得更新銳、更勇敢、更高效。”

  今日訓練,越險越要敢於擔責——在俄軍實兵演習中,對抗激烈之劇甚至不乏主戰裝備剮蹭碰撞之事。劉豫説,實戰化訓練險難倍增,要在跨越中成長,怎能沒有一絲拔節之痛?就看各級黨委敢不敢挑頭擔責。演習歸來,他們迎難而上,從模擬機降訓練開始起步,組織示範班、觀摩教學錄影、配發專業護具……各項訓練準備科學細緻,“抓繩上”“踩繩上”等適應性訓練循序漸進,官兵首先學會了運用繩索、戰勝恐懼。

  今日訓練,越忙越要忙到“點”上——“方向絕對比努力更重要,在過時的知識裏扎得越深,打得越慘。”為了讓大家“抬起頭來練打仗”,旅裏專門引入了三維數字地圖,分隊攜帶定位系統展開對抗演練,練協同配合、精確報知;指揮員圍著電子地圖觀察交戰實時態勢,練分析判斷、擺兵布陣和臨機決策。

  今日訓練,越難越要打牢基礎——駕駛技術不過硬,碰見險難路段“幹瞪眼”;基礎體能不過關,連續衝擊跟不上……高強度連貫對抗中,多少次都是倒在“訓練基礎”的門檻前。“沒有強大的體能,你連未來上戰場的資格都沒有。”劉豫介紹説,最近組織復訓補訓,他們創新採取“達標升級、分層施訓”組訓法,人人自主申報參考,“闖關”成功才能升級換擋,確保了每名戰士單課目成績都達標。

  冬日緩升慢爬,在訓練場旁的空地上映出一大片紅光綠影的暖色畫卷。劉豫滿懷憧憬:“我們特意預留了這樣一塊空地,希望能夠早日在這兒建起一片陸航野戰停機坪,讓機降協同訓練常態化練起來!”

  (原標題:一位藍軍旅長的“狼性”拷問)

標簽: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