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軍人眼中的中國軍隊:有性格不惹事不怕事
圖為外軍留學生上課途中。倪翊喆 攝
從孫子“止戰”的兵學思想到中國一貫奉行的防禦政策
中國強軍備戰是為了有效“止戰”
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坐落在城市北郊一個叫花旗營的地方。
佔地3000多畝的大院子,有序排列著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各等建築。一眼就能認出培養外軍留學生的地方——國際軍事交流中心,是那裏飄揚著五顏六色100多個國家的國旗。
該中心還有一處可看,是友誼樓分別用真、草、隸、篆鑲嵌著236個“和”字的一面墻。中心主任宋裕祥告訴記者,新來的留學生都會在這裡駐足良久。他們也許納悶:一所教“打仗”的軍校,怎麼會把“和”抬舉得這麼高!
入學的第一堂課——《中國國防政策》,不少留學生又聽出了“弦外之音”。學員巴哈德少校留意數了一下,短短45分鐘的授課32次提到“和平”。
很多留學生對中國的《孫子兵法》非常崇拜,認為“孫子是世界上最懂戰爭的人”。“孫子講堂”隨機開課,次次講座,場場爆滿。“止戈為武”“知兵非好戰”的和平“兵學精髓”深深印在他們腦子裏。
他們也許不知道,中國的戰爭鼻祖中國人更崇拜。在悟透“精髓”中,延續著這一血脈,傳承著和平的基因,傳遞著和平的理念,實現合作共贏。
留學生們通過聽讀看,特別是跟班同訓、近距離參觀我軍裝備,觀看我軍演習等多種現地教學活動,拉直了心中不少問號:有些西方媒體報道不實,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度,中國軍人時刻保持著清醒的“戰爭頭腦”。
問卷調查顯示:95%的留學生對中國防禦型國防政策表示認同,80%的留學生認為中國軍隊的強大不存在威脅。
軍人因和平而充滿理想,軍人因戰爭而肩負責任。
這是多屆留學生多個場合的發言片斷,記者摘錄出以下文字:中國軍隊雖然幾十年不打仗,但他們打仗的本領和專業從未弱化。因為他們知道,和平不是一句空話,要靠足夠的軍事實力做支撐,進而才能阻止戰爭、遏制戰爭,實現和平。所以,中國領導人一再激勵他的官兵,能打仗、打勝仗。中國軍隊更是一支有性格的軍隊,不惹事,不怕事。不管多強的對手,敢於出手迎戰,所戰必勝,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實在太多了。
風度來自底氣,鬥爭而不鬥氣
加速轉型的中國軍隊更加自信
這是學院專門給外軍留學生開設的一場演習。他們利用我軍研製的指揮訓練系統,上機操演、組織戰鬥,所有的軟體訓練系統毫不保留。
“想不到中國軍隊的開放度這麼高!”來自中非的學員德亞少校,有著多國的培訓經歷,他深有感觸地説。馬裡學員薩馬科少校是第二次來這裡留學,他看得更清楚:“當年我觀摩過中方學員的演習,他們用的也是這套系統,中國不搞內外有別。”
兩名外軍少校的感受並非個例。
去年11月,中國軍隊迎來了72國159名外籍軍官,他們走進東海艦隊,上艦下艙;在空軍某飛行師,可以直接登機觀摩;在臨汾旅、陸航旅,我軍最先進的陸軍主戰裝備也是全方位開放。他們還全程觀摩了我軍“前鋒”“必勝”等重大演習。
外籍軍官由衷地感嘆:一個擁抱世界的大國軍隊,其風範和氣度確實不一樣。
留學生亨利中校從公開資料中檢索到:最近幾年,中國軍隊與多國軍隊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先後同50多個國家的軍隊舉行了100多場次聯演聯訓。他説:“中國軍隊越來越透明,對問題不遮不掩,透明就是一種自信。”
在外軍留學生眼中,中國軍隊的自信還體現在普普通通的官兵身上,洋溢在臉上的風采,散發的獨特氣質,幹練的行事作風,一名軍人就是一張名片。烏茲別克斯坦賈尼別科夫少校談到:“中國軍人十分認同自己的軍隊,具有很高的職業素養,紀律嚴明,身心一致。”
不少留學生注意到,充滿自信的中國軍隊,更凸顯在處理國際事務特別是敏感事務的作為上,用法理説話,用事實辯爭,不卑不亢,鬥智鬥勇,但鬥爭而不鬥氣。
在問卷調查中,9成以上留學生認為,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和愈加自信,中國軍隊從關注與自己有關的問題,到關注國際問題、關注全球公域的安全問題、關注整個經濟發展引發的全球性問題。
與眾不同的“特質”就是一支軍隊的名片
“思想戰位”還原正義之師的“精神密碼”
作為國際軍事交流中心政委,黃友富經常被外軍留學生詢問:“你是個多大的官?政委都在部隊幹什麼?能不能結合你的崗位開設相關講座?”
黃政委告訴記者,過去考慮到多方面的原因,外訓工作不允許涉及我軍的政治工作,可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外軍留學生對此表現出強烈的興趣。這一變化,除與我軍外宣形象有所改善外,特別是通過聯合軍演、維和行動、國際救援等在國際舞臺上的良好表現,讓世界看到了一支與眾不同的軍隊。
走上國際舞臺、進入快速發展通道的中國軍隊,確實引來世界不少關注的目光。無論友好的、中立的還是挑剔的,他們無不敏感地意識到,中國軍隊與其他眾多軍隊有著明顯不同的“特質”。而這一“特質”比我們看到的那些“鐵傢夥”更有內涵、更具分量。據外媒披露,國外多個專家和機構,試圖從制度的差異中解讀中國軍隊的成功路徑和這支部隊的傳奇。
在問卷調查中就有留學生反問:中國軍隊為什麼會被社會賦予那麼多頭銜——正義之師、和平之師、威武之師、文明之師、血性之師?為什麼不信任何宗教的這支隊伍極具超強的凝聚力和如此純粹的信仰?
經請示,黃友富有關我軍政治工作的講座如期開課了。本來自願參加的講座,外軍留學生幾乎到齊。
記者不便探尋留學生的聽課效果,只知道黃友富備課很認真、講得很動情。因為他知道,這是我黨我軍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寶貴財富,不敢馬虎,不能給中國軍人丟份。
之後,由學院政治部牽頭、交流中心主辦,接連開展了多項活動,中外軍官共話軍人核心價值觀討論、中外軍官共話戰鬥精神演講。一位外軍留學生的演講頗耐人尋味:我在這裡不僅學到了軍事領域的專業與技能,還領略了另一種似乎看不見、但又看得見的“神秘武器”——思想戰位,它能使這支部隊始終保持高昂的精神狀態,隨時迸發一種不可戰勝的力量——英勇善戰,團結一致,所向披靡。
新型戰鷹藍天試翼 新式戰艦下海犁浪
“一攬子”的整體推進快速高效
2016珠海航展,註定要載入史冊。
先不説那裏有多熱鬧,光這裡70多個國家外軍留學生的關注程度就值得寫上一筆。中心領導説:“若不是課程緊和有其它安排,他們全都跑去看航展了。”
實況轉播那天,留學生們早早圍在大螢幕前: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20齣場了、殲-10B出場了,我國研製的世界上最大的AG600水陸兩棲飛機等多種裝備,都是首次亮相;還有警-500、轟-6K、直-10K……他們看得連連驚呼。
這邊新型戰鷹上天試翼,那邊新式戰艦下海犁浪。
乍得留學生利科姆上尉癡迷艦艇,他把中國海軍最新入列的新型艦艇全給記者抖落了一遍:“新型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新型遠洋綜合補給艦……”末了,他還不忘捎帶一句,“就像你們中國人説的‘下餃子’。”
最近幾年的中外聯演,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南亞地區的一位留學生更坦率:“中外聯演訓練場就像展示中國新型裝備的‘T型臺’,小到迷彩服、戰術背心,大到坦克、火炮等重型裝備!”
南美和我國周邊地區的一些留學生注意到:中國軍隊的發展,不僅僅是裝備的發展,是“一攬子”的整體推進,這包括軍事思想、作戰理論、裝備體系、後勤建設等多個方面。其實最根本的變化還是思想和觀念,特別是目前中國軍隊大力推進的軍改。
在履行更多的國際義務中彰顯“中國品牌”
大國之師的“道義鑄造”
接受採訪,馬裡留學生卡迪婭多少校先向記者推薦兩條新聞:
“2016年12月8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宣佈,任命中國籍少將王小軍擔任聯合國西撒哈拉特派團(MINURSO)部隊司令。”
“2016年12月17日上午,中國海軍第二十五批護航編隊從廣東湛江某軍港解纜起航,接替在亞丁灣護航的第二十四批中國海軍編隊。”
卡迪婭多少校用中文連説帶比劃:“中國軍隊了不起。”
的確,環顧全球,地區安全、反恐防暴、自然災害等,世界並不太平。正在崛起的東方大國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更多的國際責任和道義。
來自馬裡的留學生肯特中校動情地説:“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發生後,中國先後4次向受災國家提供援助總額達7.5億元人民幣,並派出專家和醫護人員1000多人,我的祖國馬裡也得到了援助。來到這裡才知道,這些援助都是由中國軍隊完成的。”
尼泊爾留學生比特少校顯得更激動,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8.1級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中國軍隊火速馳援。事後,他從官方資料上看到,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武裝力量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境救援行動,組成8支救援隊、1088名官兵參與、8架運輸機、3架直升機以及190台工程機械設備。同時,中國軍隊還陸續向尼泊爾提供了價值1000萬元人民幣的救災物資,以及價值5900萬元人民幣的兩套野戰醫院設備。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軍隊是值得信賴的朋友。”這是大部分留學生在問卷調查中的一致看法。
在一次課堂上,教官援引國際組織的一次統計:“至2015年底,中國軍隊參與29項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人員3萬餘人,是聯合國5大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當講到這裡時,所有外軍留學生全部起立,鼓掌:中國OK!中國軍隊OK!中國軍人OK!
(原標題:中國軍隊有性格:不惹事不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