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日本軍情報告:高層對華強硬 忙於出兵海外
參考消息網報道 2016年度日本防衛預算總額創歷史新高,達到5.03萬億日元,同比增幅2.2%。這一年,日本自衛隊著眼“信息化、快反化、彈性化、輕量化”的新軍事變革目標,高度關注“周邊大國”軍力動向,自身編成調整步伐加快,新型信息化裝備平臺陸續列裝,部隊整體戰力穩中有升。
高層鷹派雲集對華強硬
2016年6月1日至10月20日,日本防衛省陸續發佈120余名陸海空自衛隊少將以上高級幹部軍銜晉陞和職務調整命令。特別是6月17日,防衛省實施人事大調整,頒布了當年過半現役陸海空“將”(相當於中將)以上高級幹部的人事任命令,涉及新任陸上幕僚長、陸上幕僚次長、北部方面總監、東北方面總監、統合幕僚監部次長、防衛大學幹事(副校長)、中央快反集團司令、師團長、海上自衛隊教育航空集團、地方艦隊、各航空方面隊最高長官的人事調動和軍銜晉陞。
安倍上臺後,著重強化了對自衛隊人事權的掌控,凡中將(肩綴3顆櫻花)以上高級將領的人事任免都由他“乾綱獨斷”,以確保手下都是聽招呼的“自己人”。縱觀安倍提拔的這些將領,具備以下特點(或曰共同點)——在防衛戰略和作戰理念上與安倍保持高度一致,基本上屬於對華強硬派,都比較了解中國軍力發展情況,多數擁有在陸自西部方面隊或航空總隊西部航空方面隊的任職經歷。
資料圖:新任陸上幕僚長岡部俊哉。
比如已到達最高服役年限卻被特批延遲退休、繼續擔任統合幕僚長的河野克俊以及新任陸上幕僚岡部俊哉,都是安倍心儀的對華鷹派人物。
岡部俊哉在擔任西部方面隊幕僚次長期間曾潛心研究兩棲作戰,力主儘快組建“陸軍海戰隊”,並聲稱一旦與中國存在領土爭端的釣魚島被佔,就要派“陸軍海戰隊”奪回。在2016年7月1日的就職儀式上,多名日本陸海空將領都表示,“中國急速成長的軍力使日本國防安全面臨日益嚴峻的威脅,必須進一步打造具備快反機動能力的精銳部隊”。
不僅對外立場“整齊劃一”,這屆自衛隊高級將領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具備豐富的任職經歷。繼承舊日軍“傳統”,自衛隊也把軍齡、履歷看得很重,將之視為幹部水準、能力和經驗的硬指標,認為前者直接影響著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與結構,晉陞時必須予以充分考慮。自衛隊規定,幹部在同一崗位的任職時間一般不能超過4年,最長不能超過6年,在海外執行任務的時間一般為1至2年,並通過全軍輪崗來優勝劣汰、篩選人才。
自衛隊高級將領更是如此,基本上不是學霸,就是幹部子弟。作為日本培養陸海空自衛隊未來幹部的搖籃,要考上防衛大學很不容易。但只要成功跨進這所學校的門檻,則意味著今後“飛黃騰達”指日可待。目前,不僅陸海空歷任幕僚長大多畢業於此,自衛隊很多重要崗位也都由該校畢業生把持。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接受檢閱的日本儀仗隊。
而對於那些自幼生活在“部隊大院”裏的孩子們來講,他們入伍後躋身將軍行列的幾率同樣比較大。因為這個群體是自衛隊的前輩們看著長大的,“根正苗紅”,他們如果想加入自衛隊,就算沒考上防衛大學,照樣能以預備幹部身份參軍。而自衛隊的“叔叔大爺們”,對這些用起來放心的“自己人”,也會在晉陞時助其一臂之力。當然,如果兩者兼具就再好不過了。不少日本高級將領認為,正是這種“能力+忠誠”的組合,有效支撐著自衛隊的日常運作與戰鬥力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