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中國將在穩定朝鮮半島局勢中發揮更大作用

2016-03-11 12:24:1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雪

  朝鮮射星之後,3月2日,聯合國安理會投票表決通過對其進行制裁。“2270號決議”堪稱史上最嚴厲的對朝非軍事制裁,措施之嚴厲、範圍之廣均前所未有。

  中國為何同意對朝制裁?

  中國之所以對此決議投出了贊成的一票,一方面,由於朝鮮多次違反聯合國決議,危及核不擴散機制,損害了聯合國安理會權威,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有責任有義務為全球安全負責;另一方面,朝鮮違反了有關各方就“涉核”和“涉導”問題達成的多個多邊或雙邊協議,威脅到朝鮮半島和平,作為東北亞國家,中國對朝鮮試驗和發射衛星作出必要和適當的反應,目的就是阻止朝鮮在開發核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該決議著眼于遏阻朝鮮的核武器和導彈開發計劃,並不針對朝鮮正常民生——制裁是目的,不是手段,中國的目的是維持半島無核化和保持地區和平穩定,並非針對朝鮮這個國家及其人民。

  美國長期致力於在朝核問題上發揮巨大負面作用

  凡是在朝鮮半島局勢緊張之時,美國方案便會趨向強硬,其用意明顯不在解決問題,而在於製造事端。1994年,美朝達成核框架協議後朝鮮承諾棄核。然而,美國新政府上臺後認為協議執行困難大,加之朝鮮政權岌岌可危,因此走向軍事制裁與打擊,導致已經呈現緩和跡象的半島局勢開始惡化;時至第二次核危機,朝鮮已經炸毀寧邊的反應堆,朝核問題再次出現解決契機,但是,美國在關鍵時刻突然提出對朝金融制裁,大大刺激了朝鮮爭取已經十分敏感的神經,半島危機不斷升級。

  可以説,美國強硬政策推動著朝鮮在擁核之路上漸行漸遠。而美韓不僅不自省,反而變本加厲——不僅考慮讓薩德導彈防禦系統進駐韓國,還于近日舉行了史上規模最大的雙邊聯合軍事演習,甚至出動了“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以更大的軍事威脅來應對朝核的拙劣手段,造成半島局勢不斷惡化。此時,美國還在推卸責任、指責中國,聲稱中朝貿易總額約佔朝鮮對外貿易總額的90%,執行聯合國安理會2270號有關決議的責任在於中國。

  美國的真實戰略意圖是要通過強硬的軍事手段顛覆朝鮮政權。這樣做的後果是災難性的:且不説朝鮮擁有比較強大的常規軍事力量,單憑朝鮮的核武器(儘管原始落後),一旦爆發戰爭,將使東北亞數千萬甚至上億人口受到威脅。由於美國本土遠離朝鮮半島,美國大可以將那裏打個稀巴爛,然後一走了之,正如它在利比亞和阿富汗及伊拉克幹的那樣。

  中國為避免朝鮮發生人道主義危機作出巨大努力

  實際上,中國一貫遵守聯合國決議,從未在制裁問題上有違約的情況發生,並且一直在鍥而不捨的在為朝鮮半島無核化以及和平穩定努力。近年來,中國一直在重啟朝核六方會談而奔走。

  在中國的堅持下,2270號決議加入了“有關措施無意對朝鮮平民造成不利的人道主義後果或對在朝鮮開展援助活動的工作産生不利影響”等重要內容。從決議條款設置和實際行動兩面入手,避免了朝鮮發生人道主義危機。筆者認為,西方媒體炒作中國佔朝鮮對外貿易總額的90%,這個數字如果是真的,那其中應該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允許的人道主義範疇的貿易。如果把人道主義救援稱為負責任,那麼美國等國家為什麼就不能負起這個責任來?

  提起朝鮮可能發生的人道主義危機,人們想到的往往是糧食供給,而其實關鍵問題在於石油。現代農業離不開尿素等化肥,生産尿素的原料就是石油(這也是在國際市場上,阿聯酋等國産的尿素暢銷的原因)。朝鮮本身不産石油,由於受到制裁,石油進口不能滿足農業需要,以致糧食減産。一般來説,每年的春天是糧食最缺乏的時候,此時對朝鮮採取全範圍覆蓋的制裁,將會使更多的人挨餓。並且,一旦朝鮮發生巨大的饑荒導致地區局勢動蕩,中國將面臨2000多萬難民以及核擴散的威脅。

  綜上所述,朝鮮半島局勢的複雜在於各國利益的衝突與糾纏,朝核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作為朝鮮擁核最大的“助推手”,美國若任其不負責任的政策延續下去,半島局勢可能進一步惡化,美國或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馬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