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貴強拆”事主起訴國家司法部24日開庭審理
本報北京6月2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盧義傑)“史上最貴強拆案”又起波瀾。因堅持認為有關公證處及公證員涉嫌違法而國家司法部不予受理行政復議申請,該案事主、上海一傢俬人博物館主人劉光嘉、朱榮周夫婦起訴了國家司法部。今天,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
中國青年報此前曾報道,2012年4月27日,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政府對劉光嘉宅基地上的建築物和承包魚塘上的私人奇石盆景博物館強制搬遷,然而劉家稱這是一次違法強拆,並造成大量私人財物滅失。他們向閔行區人民政府提起了約2.9億元國家賠償申請,該案也被一些媒體冠以“史上最貴強拆案”的頭銜。(詳見中國青年報2013年12月13日《上海一私人博物館強拆案的背後》、2013年12月16日《上海索賠近3億的拆遷案庭審爭議》)
2015年8月26日,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閔行區政府需要對有直接證據的可搬而未搬的物品賠償50萬元,但駁回了原告要求確認拆遷違法以及其他多項行政賠償的訴訟請求。判決還認定,原告將一份公證視頻中的對話內容“解讀為當場搶劫分贓,明顯有悖常理,缺乏證據佐證,本院不予採信”。
該判決所提及的公證視頻,由中國青年報等媒體此前披露——一份強拆當天的公證視頻顯示,有工作人員在視頻中聲稱“裏面藏的什麼東西?……好一點的鐲頭(手鐲)有嗎?要老價鈿(昂貴)鐲頭”等,還有人向負責人請示“這裡有玉器之類的東西,可以拿嗎?”該負責人回答,“算你們的了”。劉家稱這些工作人員是“洗劫”。
此後,劉家繼續向上海市司法局、國家司法部投訴,要求給予閔行公證處停業整頓及罰款的行政處罰;吊銷閔行區公證處有關公證員執業證書,並將犯罪線索移送公安機關。2015年10月28日、11月4日,上海市司法局分別收到劉家寄送和司法部轉交的投訴信件。
2016年1月14日,《上海市司法局公證執業活動投訴處理答覆書》稱,公證員剪輯公證視頻的問題,已由公證處提供了詳細的情況説明,當庭播放了公證視頻資料,核對原始卷宗,作出合理解釋,法院認為劉家的主張不能成立;同時也並未發現公證員存在哄搶財産的行為。由於不服這份答覆書, 2月29日,劉家向國家司法部提起了行政復議申請,請求司法部責令上海市司法局對上海市閔行公證處及相關公證員的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3月7日,司法部法制司決定不予受理行政復議申請。該司《行政復議申請處理告知函》稱,經審查,上海市司法局作出的《答覆書》對劉家的權利義務不産生實際影響,劉家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28條第二項規定,即“申請人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行政復議申請應當予以受理”。
隨後,司法部被劉家起訴。代理律師上海市公源律師事務所律師胡炯明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劉家要求司法部撤銷該告知函。
司法部向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提交的行政答辯狀稱,經審查,司法部認為,根據《公證法》第39條等規定,司法行政機關不具備撤銷公證書的職權,原告認為公證書有錯誤或者對公證書的內容有爭議,可以向出具該公證書的公證機構即上海市閔行公證處提出復查,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對此,胡炯明律師認為“這是答非所問,原告並非要申請撤銷公證書,只是要求對公證員進行處罰”。
司法部的答辯狀堅持認為,司法行政機關是否對公證員實施行政處罰,對公證事項爭議解決不造成實際影響,因此,《答覆書》是針對原告要求對上海閔行公證處有關公證員實施行政處罰的投訴事項作出的答覆,對原告的權利義務不産生實際影響。
胡炯明律師回應稱,原告向法院提交了一系列公證照片、視頻,除了可以證明一些工作人員參與“瓜分藏品”之外,還可以證明強拆現場有象牙、犀牛角、名家字畫、數百件玉器、數千塊奇石、數千古盆景等博物館藏品沒有被公證員登記在冊,這些都是對財産權的直接侵害。
“公證機構依法製作的公證文書,在實踐中起到物權交接憑證的作用,是拆遷人向被拆遷人移交物品的依據。換言之,如果公證文書中沒有記載的物品,拆遷人則可聲稱沒有該物品而拒絕歸還。如果上海市司法局的答覆書成立,原告就只能要求返還《公證書》記載的財産。”胡炯明説,據此,上海市司法局的《答覆書》直接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
此前,閔行區公證處一名公證員表示,拍照、視頻和登記造冊三項公證工作中,只要有一項涉及某件物品,該物品就算完成了公證,並不需要對每件物品逐一分類登記造冊。但記者注意到,《房屋拆遷證據保全公證細則》規定,實施強制拆遷房屋中有物品的,公證員應當組織對所有物品逐一核對、清點、登記,分類造冊。
在今天的庭審中,胡炯明律師還認為,《上海市司法局公證執業活動投訴處理答覆書》已明確註明“可自收到本答覆書之日起60日內向上海市人民政府或者司法部提起行政復議”,因此,司法部應當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且應當按照《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相關規定,召集相關各方,以聽證方式審理原告的復議申請。庭審持續了大約一個半小時,法院未當庭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