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匯改實施一週年 市場化進程加快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陽):去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完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價,這一改革被認為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一步。一年以來,匯改成果顯著,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同時也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奠定了基礎。
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佈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做市商在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
在實施改革之初,央行就明確表示,匯改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推動匯率的市場化形成機制,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一個市場化的機制更有利於長期的穩定,對人民幣的信心和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實際上是利好消息。”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2015年12月11日首次發佈CFETS(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匯率指數。該人民幣匯率指數參考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掛牌的13種外匯交易幣種,並按其與中國的貿易權重計算不同的權重。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有助於引導市場逐漸把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的有效匯率作為人民幣匯率水準的主要參照係,有利於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在今年8月初舉行的央行分支行行長座談會上,央行表示,“‘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中間價形成機制初步建立,人民幣兌美元雙邊匯率彈性增強,兌一籃子貨幣匯率基本穩定。”
從市場表現來看,一年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特徵明顯,匯率彈性增強,匯率預期總體平穩。匯改至今,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超百點的上下波動屢屢出現,但過程升貶交替。去年“8•11”匯改之前的最後一次匯改措施實施于2005年,十年間人民幣對美元顯著升值。新匯改實施以來,人民幣改變了之前升值狀態,一年間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貶值約8%。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匯改對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起到了一定的修正作用:“2014年年終到2015年年終大概12個月之內,美元走強,人民幣緊盯美元,所以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在這期間升值大概14%左右。2015年8月的匯改,從某種程度上來説修正了當時過快的升值速度,我們算了一下,從2015年7月份到現在,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修正了大概5-6%左右,兌美元從去年7、8月份貶了將近10%。”
在7月舉行的今年第三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央行行長周小川對匯率政策的改革方向做出明確表態,他表示,“未來,中國將繼續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提高政策規則性和透明度,加強與市場溝通。”
今年10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正式接納人民幣,成為SDR(特別提款權)權重貨幣。中國為人民幣國際化付出了一系列努力,包括發佈參考SDR貨幣籃子計算的人民幣匯率指數、進行債券市場改革,吸引海外市場投資收益率更高的中國債券等等,這些都為穩定匯率、調節資本流動性和增強人民幣國際化水準奠定了基礎,瑞銀財富管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胡一帆表示:“目前在全球外匯儲備當中,以人民幣為外匯儲備的國家不到1%,我們預計5年內會達到5%。外國央行要持有人民幣,不會持有現金,肯定是持有人民幣債券,所以慢慢開放銀行間債券市場,可以提高中國在全球儲備貨幣當中的地位,還有中國加入SDR,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也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業內人士表示,匯改一年來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仍在繼續。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有兩個問題,第一是新的匯率機制並沒有經過壓力測試。比如説美元出現大幅升值,按現在的機制需要人民幣進行大幅的貶值,那個時候市場是否能像現在這樣,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相對平靜的反應。另一個問題是,我們目前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體系是否是長遠的目標,我認為作為一個大國,匯率改革的目標還是浮動匯率體系。”
央行日前發佈的《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下一步,央行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