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讓五保戶牧民老來無憂——記玉樹治多縣感恩敬老院

2016-10-08 15:16:3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感恩敬老院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鄧穎):所謂五保,就是保吃、保穿、保醫、保住、保葬。國家《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從法律上保障了廣大農村無勞力、無經濟來源、無子女老人們的基本生活。如果沒在農村住過,不會知道五保戶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今年73歲的藏族老人永葉,從小生活在青海省玉樹州治多縣多彩鄉拉日村,父母早亡,她和姐姐彼此照顧著長大。姐姐結婚以後她便一直獨身到現在。永葉老人家裏既沒有牛羊,也沒有耕地,年輕時全靠給鄰裡打零工、照顧牧牛羊的微薄收入支撐生活,十分拮據。好在村裏幹部都了解永葉老人的情況,在她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時,主動與她溝通,將老人送到了縣城新建的感恩敬老院。

  感恩敬老院建於2002年,是治多縣城第一家投入使用的縣級敬老院,2010年玉樹地震災後由政府投入890萬元重建。敬老院與養老院不同,它的收養對象主要是五保戶老人,中國的敬老院是在農村實行“五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治多縣全縣有555名五保老人,根據縣民政局局長普布才仁介紹,縣裏一共五個敬老院,全部由政府財政承擔。

  青海省每三年開展一次敬老院星級評定活動,根據各敬老院主體建築面積、床位設置數、入住率、工作人員配備數及配套附屬設施等等級評定指標,將農村牧區敬老院的星級由低到高設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三個級別。對獲得星級命名的敬老院,按照三星級每人每年1200元、二星級1000元、一星級800元的補助標準進行獎勵。感恩敬老院2013年被評為三星級敬老院,院裏的95位孤寡老人在基本吃住上不用自己花一分錢,照顧他們的21位工作人員的工資也每月按時由政府發放。

感恩敬老院

  負責清潔工作的才仁多傑今年30歲,已經在感恩敬老院工作了六年。他説,“這裡每月兩千多元的工資,肯定不比在外打工(賺得多),一年下來休息日也很少。你休息了這裡誰來打掃?但是這份工作給人的心理收穫讓我感覺值得。”

  護士白瑪卓葉今年28歲,兩年前從縣醫院借調到感恩敬老院工作,本來借調已經到期,她卻向單位申請留在了敬老院。她説:“和老人待在一起,心裏很平靜。我之前在縣醫院婦産科工作,氛圍很不一樣。”感恩敬老院一共有六位醫護人員和兩名志願者,日夜照顧老人們的身體健康。

  永葉老人説,自己在感恩敬老院過得很滿足,什麼都有了。老人們每天一起跳藏族舞蹈,累了可以去棋牌室娛樂,也可以和三五好友在自己的房間裏聊天。他們每人住一個十余平米的單間,其中佈置都是按照牧民的習慣,儲物櫃、桌、床圍著火爐,爐裏燒牛糞取暖,每間屋子門口都放著一大盆鬆散的幹牛糞備用。不能自理的老人,有護工全天輪班照顧起居。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目前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已經超過兩億,其中將近一半是空巢和獨居老人,將近四分之一是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全國實行五保戶集中供養而興起第一批農村敬老院起,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國家政策和財政支持下,集中供養的五保老人生活已經有了保障。根據2016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的要求,民政部、財政部已經下發通知,將敬老院作為已有資源,成為農村、縣城促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的依託,促進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從而讓集中、分散供養的農村五保老人和全國城鄉老年人一同享受社會福利。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