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朗德高調"賠笑臉"能否贏得"穆斯林票倉"?

2016-01-13 11:39:0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雪

圖片默認標題

法國總統奧朗德

  2016年1月10日,正值《查理週刊》事件爆發一週年紀念日,法國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儀式。其後,法國總統奧朗德在未提前知會外界的情況下突然造訪了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巴黎大清真寺,參加伊斯蘭教團體發起的“兄弟一杯茶”清真寺開放日活動。法國總統府就此發佈聲明稱,奧朗德向在場的伊斯蘭教領袖表示感謝,並強調是他們帶來了博愛與友誼的信息。

  去年11月13日,震驚世界的巴黎恐襲慘案發生後,法國政府關閉了境內一些“宣傳極端思想”的清真寺,對伊斯蘭教團體政策頗為強硬。然而,僅僅兩個月之後,奧朗德就如此積極主動的向穆斯林示好。筆者相信,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奧朗德一改此前強硬態度、向法國穆斯林奉上笑臉,恐怕心裏已經打好了如意算盤。

  權力的誘惑:奧朗德意在大選前抓緊“穆斯林票倉”

  從某種意義上講,西方國家的政治就是選舉政治,對於奧朗德這樣的政客來説,選票就是一切。可是,隨著2017年大選臨近,奧朗德的政治前景著實有點不太美妙:一方面,世界經濟形勢的持續低迷,以及巴黎恐怖襲擊給法國旅遊業帶來的重大打擊使執政黨的經濟成績單相當難看;另一方面,兩大反對黨的上升勢頭使得執政黨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2015年初,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再次出任共和黨黨首,並在4月的省議會選舉中取得大勝;極右政黨國民陣線黨首瑪麗娜·勒龐則不斷擴大影響力,在隨後的大區議會選舉中豪奪356個席位。

  若放任頹勢蔓延下去,2017年大選對奧朗德而言,需要考慮的也許已經不是輸和贏的問題,而是在政治較量中可能輸掉多少籌碼。所謂“富貴險中求”,情急之下,奧朗德不得不劍出偏鋒:法國是歐洲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數量達600萬之巨,約佔人口的10%,毫無疑問,對於任何一個野心勃勃、意圖問鼎總統寶座的政客這都是一個寶貴的票倉。奧朗德無非是想通過“賠笑臉”贏得穆斯林的好感,從而獲取選票。可嘆!政客的臉面在權力的誘惑面前永遠相形見絀、顯得一文不值。

  緩和危機:經濟社會問題愈演愈烈形勢下的無奈之舉

  2015年,法國國民經濟持續不振,大量的國有企業接連面臨破産危機——法國著名企業阿爾斯通遭遇財務危機,被美國通用電氣收購;阿海琺集團由於芬蘭項目出現問題而鉅額虧損,不得不由法國電力公司出面收購以解除危機;10 月,又發生了法國航空公司員工因為裁員圍攻公司高管的惡性事件。

  由於經濟狀況不佳,法國作為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已經放棄了獨立自主的“戴高樂主義”,轉向採取跟隨他國的戰略,以便集中精力解決經濟復蘇問題,但其取得成績有限,遠不能令人滿意。並且,近年以來法國本土居民與穆斯林移民分歧不斷,兩次恐怖襲擊更是雪上加霜,使二者對立尖銳化、使法國社會面臨被撕裂的威脅。而經濟危機又加劇了文化對立的負面影響,同時降低了國家戰略能力。奧朗德選擇了在紀念日當天前往巴黎大清真寺,意在防止由來已久的社會裂痕愈演愈烈,緩和法國主流社會與穆斯林群體之間的敵視情緒。

  高姿態示好:謀求推動歐盟達成協定以減輕法國負擔

  根據歐盟難民分配方案,法國是第二大接收國。自去年夏天以來,難民如潮水般涌入法國。由於語言障礙和受教育水準低,數量巨大的難民缺乏正常的謀生手段,難以融入法國社會。巴黎街頭從事乞討的外來人口激增反映出法國接待外來難民的救助體系或已瀕臨崩潰。

  儘管如此,歐盟內部還在為難民名額分配問題爭吵不休,這讓法國相當頭疼。奧朗德此訪可向歐盟展示出法國在融合穆斯林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從而佔領道德制高點,促使歐盟在難民問題上早日停止爭吵、達成協定,減輕法國肩上幾乎已經不堪承受的巨大壓力。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法國本土居民與穆斯林移民之間的分歧與衝突長期存在,現狀依舊“骨感”,奧朗德此次主動向穆斯林示好無異於“隔靴搔癢”,無法達到他想要的“豐滿”成果——在法國穆斯林群體看來,奧朗德此訪問實屬“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不僅是缺乏誠意,甚至被視作是對穆斯林的羞辱;對於法國普通民眾,總統不投入精力進行經濟改革以解決民生問題,反而去造訪清真寺,未免有些舍本逐末;加之,不久前奧朗德下令關閉清真寺已經引起穆斯林的不滿,現在又突然高調造訪,作為一位領導人未免顯得浮躁和缺乏長遠規劃,政治領袖如此“任性”,可叫法國人民如何放心?(馬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