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去杠桿篇:綜合施策 有扶有控

2016-12-16 20:13:24|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靳松

  

  徐 駿作(新華社發)

  【題要】實體經濟杠桿率過高,企業經營困難就會加劇,潛在債務風險也隨之上升。改革是化解風險的一劑良藥,今年以來,中央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相關部門積極落實去杠桿任務,隨著各項政策的不斷推進落實,企業負債率正逐步下降——

  為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之一的“去杠桿”任務,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推出週密頂層設計,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切實降低企業杠桿率。一年來,去杠桿工作取得積極成果,不僅助推了國有企業改革,更促進了我國産業結構持續優化,經濟轉型升級取得良好態勢。

  關注企業債務風險

  我國的債務率總體水準和風險程度如何?這個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中國社科院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債務總額為168.48萬億元,全社會杠桿率為249%,總債務規模和杠桿率在主要經濟體當中屬於中等水準,低於主要發達國家經濟體,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從債務結構上看,在政府債務方面,我國政府負債率和赤字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均處於較低水準。同時,近年來加強了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建立了透明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新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杠桿率則相對較高。近年來在國際經濟環境更趨複雜、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我國企業杠桿率高企,債務規模增長過快,債務負擔不斷加重。一些企業經營困難加劇,一定程度上導致債務風險上升,並存在沿債務鏈、擔保鏈和産業鏈蔓延的風險隱患。

  “黨中央、國務院從戰略高度對降低企業杠桿率相關工作作出了決策部署,把去杠桿列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降低企業杠桿率是其中的主要內容。”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説。

  10月初,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及其附件《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去杠桿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明確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通過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意見》提出了降低企業杠桿率的七大途徑,包括通過推進兼併重組、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強化自我約束、盤活存量資産、優化債務結構、有序開展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依法破産、發展股權融資。

  “我們在制定和實施宏觀審慎政策、調控貨幣和信貸供應總量時,會充分考慮降杠桿的需要及其影響,既要為降杠桿創造必要的貨幣政策空間,又要用還原方法和可比視角來計量貨幣信貸變化,更加精準地把握貨幣信貸調控力度和節奏。”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説。

  市場化法治化並重

  日前,中鋼集團與中國銀行等6家銀行簽署債務重組協議,採取“留債+可轉債+有條件債轉股”的模式進行逾600億元的債務重組。此外,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也在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債轉股,並已有相關項目簽約和逐步落地。

  市場化債轉股是降低企業杠桿率的重要舉措之一。針對有較好發展前景但遇到暫時困難的優質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可有效降低企業杠桿率,防範企業債務風險,有利於推動企業股權多元化,促進企業改組改制,有利於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防風險的重要結合點。

  “本次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上世紀90年代的政策性債轉股相比,背景、環境和目的完全不一樣,這次更多的是為了降低企業杠桿率和財務負擔,為企業爭取更好的發展空間,實現以時間換空間,更加突出強調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説。

  實際上,《意見》的核心就是以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式降低企業杠桿率,在法治化框架下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債權人和債務人等市場主體依據自主需求開展或參與降杠桿,自主協商確定各類交易的價格與條件並自擔風險自享收益。同時,政府與各市場主體都要嚴格依法行事。

  除了債轉股,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了多種探索降低企業杠桿率。“去杠桿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基礎,其本質在於提高資金等要素的流動性與生産率。”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銀行業應站在推進自身金融産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突破傳統信貸融資業務模式,推動企業按照市場規律開展債務清理和債務整合,在債券、並購等業務上加強創新改革,滿足企業兼併重組不同階段的合理融資需求;通過建立健全債權人委員會制度、聯合授信機制、組團聯合授信模式,加強信息共享和授信協作,防止企業杠桿率超過合理水準。

  在債權人委員會制度中,由債務規模較大的困難企業3家以上債權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起成立債權人委員會,依法維護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推動其精準發力、分類施策,按照“一企一策”的方針集體研究增貸、穩貸、減貸、重組等措施,有序開展債務重組等相關工作,幫助符合國家相關政策、發展有前景、有金融債務重組意願的困難企業解困。

  “實踐證明,債權人委員會制度對於債權銀行共同研判、確定針對不同企業的增貸、穩貸、減貸措施發揮了顯著效果,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以及去杠桿、解決僵屍企業問題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尚福林説。

  穩妥有序分類施策

  杠桿上升過快有風險,去杠桿過快也可能帶來新的風險。國務院在部署降低企業杠桿率中,強調穩妥有序和統籌協調的原則,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的關係,要尊重經濟規律,充分考慮不同類型行業和企業的杠桿特徵,分類施策,有扶有控,不搞一刀切。

  當前企業債務率較高的長期結構性原因在於,因我國資本市場還不夠發達,企業融資渠道仍以銀行信貸等間接融資為主。一旦負債較高的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債務償付能力下降,就有可能導致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上升。中國銀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達1.76%,比上季末上升0.01個百分點。

  由此,銀行業調整信貸結構成為去杠桿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今年年初的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尚福林表示,對“僵屍企業”和低效領域的信貸資源應積極盤活,繼續壓降過剩産能行業的授信,以有序推動其實現重組或市場出清;對暫時出現經營困難但前景較好的企業,銀行應穩定預期、穩定信貸、穩定支持。

  一年中,全國各省銀行業信貸結構調整有序推進。山西銀監局要求轄內銀行對違規新增産能的煤炭企業一律不得提供信貸支持,對有市場、有效益的優質企業特別是省屬煤炭集團,做到不抽貸、壓貸、斷貸;截至今年9月末,河南銀監局指導轄內銀行共壓縮減少産能過剩行業和傳統支柱行業貸款64.38億元,並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施策的原則,支持河南“三煤一鋼”等國有企業改革重組。

  在去杠桿的進程中,調整信貸結構解決的是當前的緊迫問題,防止企業杠桿降後復升的長效機制在於,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加快發展股權融資市場。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已在直接融資規模、上市公司數量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績。截至12月9日,我國A股上市公司總數已突破3000家,其中上交所達1158家,深交所達1844家,A股總市值達52.37萬億元,居全球第二位。

  從長遠看,今後應繼續促進場內外、多層次股權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強發行、退市、交易等基礎性制度建設,發揮好其融資功能。同時,大力創新和豐富股權融資工具,拓寬股權融資國內資金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常艷軍 郭子源)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