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談】巴基斯坦記者:中國經濟活力未減 方向正確

2016-12-21 10:08:3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

  亞希爾•哈比卜•汗(巴基斯坦)

  上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中國2017年的經濟發展計劃做出部署。從會議透露的各項信息來看,明年,中國將保持經濟上的彈性以及平穩漸進的增長速度,並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做出的讓國民以及世界共享經濟紅利的承諾是不會改變的。

  中國日前公佈的一系列數據讓人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全球最大的貿易體,在2017年將保持6.5%-7%的經濟增速。11月份中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固定資産投資增長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8%,外匯儲備規模達到3.05萬億美元。

  所有這些進步,得益於中國決策者和領導層審時度勢,根據經濟發展的形勢變化,適時地對政策進行調整和改革,以期實現經濟的長期繁榮,增強經濟抵禦風險的免疫力。為了應對經濟過熱,中國及時地出臺了化解過剩産能的政策,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減産鋼鐵4500萬噸,煤炭産能減少2.5億噸。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改革還在國有企業、房地産市場、農業發展、稅收制度等多方面顯現出了效果。這一切都給世界發出了積極的信號:中國正在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努力改善投資環境、挖掘消費潛力、進一步開放市場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資。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定下了基調——穩中求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這個熱詞給出積極的評價,認為中國經濟有目標,有方向,始終以結果為導向,不驕不躁。

  亞洲開發銀行最近發佈了2017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展望,預測中國明年的經濟增速將達到6.5%。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中國、蒙古和韓國局局長伯特•霍夫曼(Bert Hofman)認為,中國經濟充滿活力,呈上升趨勢。他曾對媒體説:“中國能夠根據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對政策做出調整,這是非常明智的決定,中國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金融方面,人民幣國際化也為中國經濟的改善帶來了清風。今年9月份,人民幣國際化又邁出重要一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擔任美國人民幣業務清算行,這是中國首次在美國設立人民幣業務清算行。隨著人民幣離岸中心陸續落戶中國香港、倫敦、新加坡、多倫多等城市,中國距離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夢想越來越近。

  就中國正在推進的供給側改革而言,它似乎成為了中國創造經濟奇跡的核心動力。中國曾經有過長達35年經濟增速保持兩位數的輝煌,如果經濟結構調整繼續發揮作用,這種增長的潛力不是沒可能恢復到原先的水準,甚至可能迸發出更大的活力。

  在經濟改革的推動作用下,中國這樣一個GDP總量11萬億美元的經濟體,正逐漸地由投資和工業驅動增長的模式向消費和服務驅動增長的模式轉變。而這種轉變為中國未來的大跨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亞希爾•哈比卜•汗,巴基斯坦高級記者,為《新聞報》、《每日新聞》、《今日巴基斯坦》等多家報刊供稿。翻譯:楊歡)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