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振興實體經濟是經濟轉型重中之重

2016-12-23 08:25:18|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中國經濟能夠在2016年完成預定目標,表明中國經濟儘管面臨不少困難,但仍存在著不可低估的積極因素。今年的經濟運行與前兩年有一個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在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實體經濟被提到了相當高的程度,振興實體經濟已成為經濟轉型的重中之重。

  中國傳統上是一個實體經濟大國,特別是重工業製造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改革開放以後,在中國經濟總量上升到全球第二的重要位置的過程中,實體經濟的貢獻佔有重要的分量。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銀行業實現了市場化,資本市場發展迅猛,僅用20多年的時間,就基本追趕上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用幾百年時間積累起來的規模。虛擬經濟的發展為實體經濟創造了較好的條件,特別是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幫助國企解困和做大做強、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工具。但是,虛擬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定的偏向,一些地方熱衷於建立各種名目的“金融中心”,政策面上忽視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以至出現了“脫實向虛”的傾向,導致一些地區的製造業凋敝,甚至形成全局性的問題。今年東北三省成為國內各省區經濟增速墊底省份,這一情況令人吃驚,東北三省曾經集中了我國的重工業製造業優勢,其現狀深刻地説明瞭中國製造業面臨的現實困境。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明確提出振興實體經濟的目標,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戰略思想調整。前兩年,政府對P2P等互聯網金融十分支持,但在互聯網金融市場監管方面缺乏成熟的經驗,導致金融杠桿越拉越長,一些實體性的中小微企業雖然可以較為方便地獲取金融支持,但由於金融杠桿拉得過長,企業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並不利於中小微企業的成長。過長的金融杠桿則使社會經濟風險因素不斷加大,一些P2P機構很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老闆“跑路”引致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實踐已經證明,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只能服務於實體經濟,它的發展才是有意義的,如果不是這樣,只是讓其在體內循環、膨脹,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做大泡沫,危害社會。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今年以來,政府在強調發展實體經濟的同時,已經降低了對虛擬經濟的“過度熱情”,強調經濟增長要主要依靠實體經濟的發展。今年下半年我國PMI等指數連續保持在上升狀態,發電量等指標也有了好轉,這些都表明實體經濟的情況正在好轉,我國的經濟增長開始呈現平穩健康的趨勢。

  作為我國經濟轉型的重中之重,振興實體經濟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振興實體經濟開出了很多“藥方”,它們都是切準了中國製造業目前的薄弱環節所作出的“對症下藥”。但是,振興實體經濟,需要全方位的努力,就中國製造企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來説,是企業稅負過重。今年以來,政府在減輕企業負擔上推出了很多措施,但效果還有待於進一步強化,主要原因就在於,這些減負動作都是“零敲碎打”,難以發揮整體性、全局性作用。

  未來的國際市場競爭,一定程度上就是國家之間對實體投資的競爭,各國對企業的不同稅收,將成為國家在這方面的核心競爭力。中國需要深刻地認識到目前實體經濟發展的困難,以加快推進減稅降費的行動,來為中國製造業創造更好的營收環境,使振興實體經濟能夠在經濟轉型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周俊生)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