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説:明年著力振興實體經濟!怎麼幹?

2016-12-17 02:27:4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明年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出臺的貨幣政策、房地産政策、産權制度等多項舉措,也都聚焦振興實體經濟。這表明,做實、做強實體經濟是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

  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也表明,大力振興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穩中向好的動力源和墊腳石,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穩定器和催化劑。

  從外部經濟環境看,中國做強實體經濟是必然選擇。2016年以來,世界經濟環境更加深度複雜調整,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黑天鵝式偶發性事件頻發。經濟金融震蕩頻仍,社會政治不穩定性上升。難民移民問題、英國脫歐公投、特朗普勝選美國總統及其政策迷思、意大利憲改公投等從不同側面反映出:一方面,長久積聚的世界經濟積弊沒有完全通過國際金融危機的渠道釋放出來;另一方面,美國等反危機措施反而助長了金融業等虛擬經濟在全球的再膨脹,並強化了金融業對世界經濟的統治,並使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下行,實體虛化顯現,外債高築,金融脆弱性上升。

  目前看,這種使發達國家經濟金融化、停滯化,發展中國家債務化、虛擬化的趨勢沒有改觀甚至還在強化。這就將使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向金融市場、流回美國。美元兌主要貨幣持續升值、美聯儲加速加息也是大概率事件,可能引發中國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資金外流的風險上升。由此引發的衝擊,必須依靠更強的實體經濟做防火牆。

  從內部經濟發展需要看,大力振興實體經濟也是迫切之需。"三去一降一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任務,不能只是説説而已。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要求實效,必然要做強實體經濟。

  當前,我國的産能、庫存主要是週期性和結構性原因導致並形成的。其之所以富餘、過剩,主要是因為沒能從供給側發力,去適應已經轉型升級的需求,或者激發潛在的外在需求。因此,只要實體經濟不能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做強、做出優勢,産能過剩問題要解決就很費力。相反,如做強,則事半功倍。可以説,實體經濟做好了,如同杠桿率的分母—經濟總量更大更健康,則去杠桿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大力振興實體經濟,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三去一降一補"這個主要任務的具體指南。

  基本可以預計,2017年世界政治、經濟不穩定性可能更大。到那時,無論對內對外,一個國家實體經濟強的穩定器作用和寶貴价值就凸顯,是真本事。靠金融不長久,逐利資金如流水,只會因勢利導流向高收益。所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只有做實、做足實體經濟,穩定企業家信心,才能涵養資金之"水",保證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實力和含金量,同時保證中國經濟運行不滑出下限,不出大的問題,經濟金融不發生系統性風險。

  問題是,如何才能做實做強實體經濟、實現大力振興?目前看,形成一個更加呵護實體經濟成長的大環境最重要。

  從構造環境的辦法看,就是要形成專門有利於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經營成本的辦法,激勵它們的發展。主要是兩條,一是對中心企業給予普遍稅收優惠,解決企業資金運用成本高的問題,使企業經營狀況得到改觀,帶動化解融資難問題,防範資金簡單、直接脫實入虛,保證實現經濟要"穩"的要求。二是結構性減稅和産業政策指方向、給出路。即通過結構性減稅和産業政策指引,使企業發展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的總要求,著力解決經濟能"進"的任務。

  從形成這種環境的內外要求看,在內,需要上下結合、靈活可控。對於外部的衝擊和重大的不確定性,政府要扛得住,做好企業發展的穩定器和防火牆,同時作為實體經濟細胞的企業等微觀經營主體,也要有耐心,對形成這個環境的過程中遇到的內外波動有靜氣和信心。在外,需要進一步促進雙向開放形成新格局。尤其是"一帶一路"建設既要重視發展戰略對外對接,又應重視國內三大發展戰略的協調配合,把需要的資金和力量同樣從國外,從沿線國家引進來,為企業以及國家層面做強實體經濟,提供更加充足的資源保障和産業"介面"。 

  當然,實體經濟要做好、做實、做強,最重要、最核心的還是企業自身要有活力、能賺錢、有信心、有動力。這既需要企業家精神,還需要科技和産業創新支持。唯有實現動力和環境的結合,並持續用力,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複雜調整和可能的繼發動蕩期中穩中有進,才真正有底氣、有希望。(作者為“環球銳評”評論員、國關院經濟安全中心主任 魏亮)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