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解讀:克裏訪華四大看點

2016-01-26 15:06:0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雪

圖片默認標題

資料圖:美國國務卿克裏

  1月26日至27日,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裏應中國外交部王毅部長邀請正式訪華。25日,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表示,雙方將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中美雙方從來不缺乏議題,各種級別的會晤十分常見,但此次的克裏訪華選擇時機非常敏感,綜合各方因素,筆者認為,此次克裏訪華有四大方面尤其值得關注。

  “優先議題”如何解

  1月24日美國務院官員表示:“毫無疑問,朝鮮以及朝鮮核子試驗將成為此訪的優先議題。”但朝核問題是東亞的老問題,牽涉到極其複雜的地緣政治因素。此次朝鮮核試後,美眾議院通過了加大對朝鮮制裁的法案,同時,力促安理會通過相關決議案,並就此向中國徵詢意見。朝鮮方面重申棄核兩條件(簽署和平協定,美韓停止軍演),並強硬表態:“有外部援助也行,沒有外援也一樣,這展現出我們堅忍不拔的精神”。

  顯然,美朝針鋒相對無助於解決朝核問題,因此美方不得不尋求中國協助,以期重啟談判對話機制。此前中方曾表示:“中方不是半島核問題的主要矛盾方。希望各方不要再發表情緒化的言論。”表示了對美方的不當言論的不滿。當然,中美此時的分歧不在於制不制裁,而在於制裁到何種程度?正如王毅部長所表示的,“中方支持安理會就此作出必要的反應”。因此,中美能否就朝核問題達成一致,如何“制裁”朝鮮,並儘快重啟六方會談是克裏訪華的最大看點。

  南海局勢再交鋒

  南海是當前中美交鋒的一大熱點。美國鼓動菲律賓、越南在南海與中國激化矛盾,支持日本積極介入南海,最近又利用朝核危機壓迫韓國就南海問題“選邊站隊”。此次訪華前,克裏的老撾和柬埔寨之行,被視為在對華友好的東盟國家中“打楔子”,美國企圖以拉動東盟整體在南海區域對抗中國的意圖十分明顯。

  然而,南海涉及中國核心利益,中國不可能做出任何有損國家利益的讓步,這點克裏心知肚明,因此,美國不會也不可能對南海提出主權要求,其真正用意在於借助周邊國家分散中國精力,從而遏制中國崛起。當然,針對實際需要,不排除美國親自“披掛上陣”的可能性:去年12月,美國的B-52轟炸機曾“誤闖”了中國南海的上空。克裏此次訪華,雙方如何在南海問題上博弈,如何維持“鬥而不破”的局面是又一大看點。

  兩岸關係有共識

  去年12月,美國宣佈了價值18.31億美元的對臺軍售案。不久以後的1月16日,民進黨贏得台灣“大選”,兩岸關係又處在了十字路口。執政後的民進黨如何處理兩岸關係,是中美共同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台灣“大選”前後,美國方面和民進黨交流密切,應該對民進黨採取的兩岸政策有所了解。“大選”期間,美國表態一個中國政策不變;克裏此次訪華,將會繼續重申美方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重申希望兩岸和平。在這點上,中美是有共識的。因此,如何在中美原有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共識、中國如何應對美臺“小動作”,進而維護兩岸的和平、穩定是第三大看點。

  中東問題存新意

  新年伊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中東三國,拉開2016年中國外交大幕。習近平此次出訪成果豐碩:中國分別與近期嚴重對立的沙特和伊朗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與埃及發表了關於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五年實施綱要,對中阿關係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團結合作産生了示範效應。

  然而,中國領導人正常的國事訪問觸動了美國政府的敏感神經——習近平剛剛離開沙特,克裏隨即造訪,其中緣故十分耐人尋味。美國雖多次表示希望中國在中東發揮更加積極的角色,但也不希望中國取美國而代之,對中國介入中東既有期盼、也心懷戒備。克裏先訪沙特後訪華,也不無打探中國在中東意圖之目的。雙方能否對解決動蕩的中東局勢達成一些建設性成果,實乃此次克裏訪華的第四大看點。(崔輝)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