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暫停“熔斷機制”以維護股市穩定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任傑):繼2016年首個交易日,中國股市觸發熔斷機制提前休市後,A股時隔兩天再現這一場景,並且更加極端——A股昨天(7日)開盤不到30分鐘,就因滬深300指數連續觸發兩檔“熔斷閾值”提前收盤,創下有史以來的“最短”交易記錄。7日深夜,中國證監會發言人鄧舸表示,為維護市場穩定,證監會決定暫停熔斷機制。業內人士表示,暫停熔斷機制,有助於在市場敏感時期穩定投資者情緒,恢復市場流動性和自身調節能力。
繼4日也就是今年首個交易日提前一個半小時左右結束交易,創下中國股市新紀錄,7日這個剛剛創下的紀錄再次被改寫,這次只用了半個小時。當天早盤開盤半小時之內,A股就因觸發兩檔“熔斷線”而提前收盤,全天累計交易時間僅有15分鐘。
對於市場的極端表現,不少股民表示很難理解:
“開盤不到30分鐘(就收盤了),跌得真厲害了。”
“新年以來這幾天,損失很多,股指熔斷是不是有問題?”
以1800億的成交量,就能將A股打成“熔斷”,其中的原因耐人尋味,市場情緒在大股東減持和註冊制腳步加快的威懾下,顯得十分脆弱,而“中國版”熔斷機制的短板也在一時間成為眾矢之地。投資者抱怨,A股交易規則並非“T+0”,股指波動偏大,個股本身就有漲、跌停制度,股指熔斷機制沒有穩定市場,反而起了反作用。
堅持或者改變?投資者焦急地等待管理層的態度。昨天深夜10點半,中國證監會發言人鄧舸做出回應。他表示,熔斷機制不是市場大跌的主因。引入指數熔斷機制的主要目的是為市場提供“冷靜期”,但從近兩次實際熔斷情況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熔斷機制又有一定“磁吸效應”,在接近熔斷閾值時,部分投資者提前交易,導致股指加速觸碰熔斷閾值,起了助跌作用。權衡利弊,為維護市場穩定,證監會決定暫停熔斷機制。下一步,證監會將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組織有關方面研究改進方案,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不斷完善相關機制。
當晚,上交所、深交所發佈公告,從1月8號起,暫停實施“指數熔斷”機制。中金所同日起也將暫停實施股指期貨熔斷制度。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本台記者指出,在市場敏感時期,監管層暫停熔斷制度,有利於穩定投資者情緒,“並不是説熔斷機制的退出或者收回,市場就穩定了。兩者沒有絕對聯繫。但在投資者的心理非常脆弱,投資信息不是特別充足的情況下,沒有新的擾動因素的市場才更加合適一些。”
證券分析師駱涌認為,熔斷機制不僅無法扭轉市場內在因素導致的下跌趨勢,反而抑制了股市流動性,帶來更麻煩的問題。暫停它,將恢復市場自身的調節能力,“客觀地説,這幾天的下跌不是熔斷機製造成的,但是大家都害怕熔斷之後結束交易了沒法拋出股票,實際上這個機制是阻斷了市場流動性。在一個市場中,交易是投資者的基本權利,如果不讓交易了,市場存在的意義就沒有了。特別是中國A股市場,對流動性的要求又特別高。”
而就在昨天市場“快速”收盤後,中國證監會正式發佈了《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根據新規,上市公司大股東在3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且需要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另外,出臺《減持規定》,並不意味著中國證券金融公司等“國家隊”即將退出,其穩定市場的職能也不會發生改變。新規定將從1月9號起施行。
對此,第一創業證券分析師郭樹華認為:“管理層已經表示過,會在(去年7月‘救市’期間)‘大股東半年內不得減持的禁令’到期前出臺新規。應該説,此次發佈的新規定兌現了對市場的承諾。但是,一旦市場形成趨勢的話,單個利好也難以馬上扭轉市場走勢,只能起到延緩作用。”
太平洋證券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孟京建議投資者,近期保持謹慎操作:“至少要管住手吧,當市場沒有明確見底信號或預期之前,大量買股票不是特別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