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清單”頻現犀利新詞 中國反腐新詞説明啥?

2016-03-01 22:57:00|來源:中新網|編輯:韓基韜

  原標題:中國反腐新詞説明啥?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馬德林)2016年中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各地的代表委員們將集聚一堂共商國是,然而去年名單上的一些“問題官員”,今年將不能參加人民大會堂的年度盛會。

  過去一年中,引發海內外關注的,不僅是上述官員“落馬”的重磅消息本身,還有官方針對他們所列的“問題清單”上的一些犀利“新詞”。

  新詞展現反腐“新姿態”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中至少15名“問題官員”被終止全國人大代表資格,包括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福建省原省長蘇樹林、四川省原省長魏宏、雲南省委原副書記仇和以及黑龍江省人大原副主任蓋如垠等。

  在官方通報的上述官員在內的腐敗“病例”上,一些反腐新詞進入人們的視野:“妄議中央大政方針”、“家風敗壞”、“進行非組織政治活動”、“對抗組織審查”、違反“政治規矩”、對黨“不忠誠、不老實”等,這些犀利的新詞引發社會各界熱議。

  新詞背後,實際上展現出一種反腐新姿態。有評論指,把“新問題”抖摟出來,是反腐行動創新工作方式的具體體現,更凸顯出官方對反腐敗鬥爭充滿自信。

  新詞頻現,也向外界釋放鮮明信號,即中央對於反腐敗行動的新要求和新部署。同時,一些“老詞”也往往出現在通報中,這反映出中央直陳病灶,“新疾舊患”一起根治的決心。

  新詞折射反腐“新動向”

  新詞,意味著對“落馬”官員的違紀行為公佈得更加具體、詳盡、精準。例如中共十八大後“落馬”的周本順,中紀委在通報中指其“在重大問題上發表違背中央精神的言論”、“為提拔職務進行非組織活動”等。在對四川省原省長魏宏的通報中,也具體到“不珍惜組織多次給予的教育挽救機會”等問題。

  新詞,不僅出現在對“問題官員”的通報中,在官方的巡視反饋中也頻頻“現身”,如今年春節前密集公佈的2015年中央巡視組第三輪專項巡視反饋情況時,“黨的領導弱化”、選人用人“近親繁殖”、使用幹部“帶病提拔”等問題就被直截了當對外公佈。

  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認為,官方通報用準確的事實説話,這表明中共反腐鬥爭的法治化水準進一步提高。

  人們常説解決問題要“有的放矢”。“新詞”所指涉的問題就是“的”,它讓反腐之“矢”能夠實現“精準打擊”。

  新詞凸顯反腐“新課題”

  反腐新詞密集進入公眾視野,是對反腐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的警醒。在腐敗與反腐敗較量依然激烈的情況下,如何鞏固反腐階段性成果,成為擺在執紀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有輿論呼籲,應以“反腐新詞”為新的集結令,向腐敗分子和腐敗現象宣戰,並深刻反思體制機制、監督執行等方面的不足,切實破除反腐壓力傳導的梗阻、遞減現象,對腐敗分子形成真正有效震懾。

  在這方面,官方已有一系列動作,如今年開展中央第一輪專項巡視的同時,對遼寧、安徽、山東、湖南等四省進行“回頭看”。這是中共十八大以來,首次對中央巡視組已巡視過的地方殺“回馬槍”。

  又如《中國共産黨巡視工作條例》、《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和《中國共産黨廉潔自律準則》三部黨內法規去年完成修訂並先後施行,這被視為中共反腐走向制度化的重要進展。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馬慶鈺表示,反腐敗鬥爭走向常態化,基礎制度建設走向正軌,實現依法管理、法規約束,將是今年反腐的一項重點工作。

  “説新詞兒不能忘記老詞兒”,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如是説。在本次兩會期間,如何進一步固化反腐成果,如何形成反腐敗鬥爭的壓倒性態勢,如何根絕反腐新詞背後的腐敗土壤,將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