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寧談醫改:大力推進“三醫”聯動 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

2016-03-11 17:16:3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

日常工作狀態中的胡萬寧院長

  原標題:政協委員胡萬寧談醫改 建議大力推進“三醫”聯動 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單姍):近年來,“醫改”一直是“兩會”的熱點議題。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出了進一步深化醫療體制改革,加快醫生隊伍人才培養,實現醫療資源均衡配置等要求。“醫改”年年提,一方面説明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另一方面卻顯現出在醫改過程中,仍然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針對我國目前存在的醫療改革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唐山市人民醫院院長胡萬寧建議大力推進“三醫”聯動,維護公立醫院公益性。

  在接受採訪時,胡萬寧委員表示,自2009年新醫改方案實施以來,在“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改革方向指導下,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城鄉全覆蓋的基本醫療保障,醫療體制建設取得顯著進步。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公立醫院改革仍存在較嚴重的滯後現象。在接下來的醫改推進過程中,“公立醫院改革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也是一場攻堅戰。”

  針對下一步的醫改方向,胡萬寧委員表示,他完全支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因為醫改是一個龐大的綜合性社會工程,不可能僅僅依靠衛生部門來完成。胡萬寧委員説,“醫改的過程,也是一個利益博弈和再分配的過程,因此就需要地方政府真正擔起責任,由地方一把手負責推進,更好地協調醫改各相關方利益”。

  胡萬寧委員同時指出,中央和地方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維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從而最大程度上避免醫院的趨利性行為,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的難題。有數據顯示,在全國1.3萬家公立醫院的收入中,政府投入只佔7%。也就是説,醫院自身需要負擔93%的費用,才能維持正常經營,而有些地方的公立醫院完全是“自收自支”、自負盈虧。

  胡萬寧委員還表示,公立醫院“以藥補醫”的根源就在於缺乏足夠的政府投入,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推行的醫藥分開政策,沒有取得應有效果,政府、醫院和病患三方都沒能從中獲益的主要原因。“如果政府可以合理投入,不需要醫院自己掙錢來支付醫生工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購買設備,醫院絕對不願逼著醫生搞績效,只要把醫療服務做好就行了”。

  在遏制藥價虛高、藥品回扣,從而解決老百姓“看病貴”這一難題方面,胡萬寧委員認為,福建省三明市的醫改舉措值得借鑒和推廣。據介紹,三明市成立了醫保基金管理中心,直接接受政府領導。在藥品採購方面,三明市建立了統一的隔離制度,公立醫院採購限價目錄內的藥品由市醫管中心負責配送和結算工作,這樣一來,就切斷了醫院與藥品的利益鏈條,堵住了公立醫院“以藥補醫”之路。

  針對“看病難”的問題,胡萬寧委員認為,這主要是由於我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合理、病患就醫時“偏愛大醫院”的觀念造成的,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這一舉措,可以有效實現就醫者的分流和調控,解決病患過度集中于部分大醫院的問題。

  與此同時,為了保障老百姓在基層醫院能夠看好病,胡萬寧委員認為可以讓互聯網醫療發揮更大效用,利用網絡開展遠程異地會診的方式,使病患在鄉鎮一級的基層醫院也能享受到大醫院的高水準診療。而落實分級診療制度,離不開對紮根基層的全科醫生的培養。對此,胡萬寧委員指出,與專科化偏高的三級醫院以及病患較少的鄉鎮醫院相比,二級醫院是最適合培養全科醫生的地方。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特別提到2016年要實現大病保險全覆蓋。對此,胡萬寧委員指出,將更多慢性病和罕見病納入醫保範圍應該是今後“醫改”努力的方向。因為罕見病實際上並不罕見,總共有六七千種,發病率佔所有病患的十分之一;而像腎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等慢性病往往花費巨大。因此,如果能將更多慢性病和罕見病納入醫保,將極大緩解病人家庭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