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委員:不能讓“暴力慈善”再上演

2016-03-11 11:29:0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圖片默認標題

全國政協委員白岩松(資料圖)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趙春曉): 3月10日,全國政協新聞出版界別對於慈善法草案的討論會異常激烈。“我看遍了慈善法內容,結果發現沒有關於受捐贈人意願的表達,所以我建議應該有這樣的內容表達:開展慈善服務應當尊重受益人、志願者的意願和人格尊嚴。”這是全國政協委員白岩松的建議。

  白岩松表示,我們相當多的慈善是關注捐贈人的意願,不關心受捐贈人的意願,“比如前些年給不通網絡的地方送了20多臺電腦,從捐贈儀式結束後到現在從來沒用過。這些都是只尊重捐贈人的意願造成的。”白岩松強調。

  他在現場還提出,現在捐贈效果最好的是給貴州孩子捐助的MP3、聽書儀器,他説有的慈善機構捐書,但是孩子們走山路沒有時間看書,由於有個慈善機構捐贈之前去做過調查,並且尊重了被捐贈人的意願,所以這次捐贈是成功的。“所以我建議2016年的慈善法,應該加上‘尊重被捐贈人的意願和人格尊嚴’,這樣就不會讓‘暴力慈善’再上演。”白岩松説。

  另外,對於慈善法草案新增的內容,“慈善組織中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基金會,開展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不得低於前三年收入平均數額的70%,年度管理成本不得超出當年總支出的15%”,白岩松從媒體觀察的角度提到,“年度管理成本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5%,有人會覺得高,但是換另外一個角度,運行良好的大慈善機構管理成本相對較高,而小的慈善機構一旦定低了以後,很難成長起來,也很難吸引到優秀人才。”

  現在有活力的民間慈善機構,最大的問題是人才留不住, “‘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15%的上線’,慈善機構的成長性、吸引人才這些因素都要考慮,所以這個費用在慈善機構的起步階段是很難的。”白岩松委員説到,“我們不能用老觀念來看慈善,慈善機構運行是需要成本的,而吸引優秀人才投身慈善事業也需要成本,因此我覺得總支出15%是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