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高校培養技術人才少 大學生難找工作
資料圖:2014年6月25日,瀋陽高招諮詢大會吸引了大量市民。此次高考招生諮詢大會吸引了包括北大、清華、復旦等在內的教育部直屬院校、“985”院校和“211”院校參加,參會高校約80所,前來諮詢報考政策的考生和考生家長絡繹不絕。新華社發(張文魁 攝)
原標題:境外媒體:中國高校培養技術人才少 大學生難找工作
參考消息網3月11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教育部長袁貴仁表示,中國高等教育結構不合理,側重培養理論、學術型人才,反而忽略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未來應該針對産業發展需要加強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
據台灣“中央社”3月10日報道,袁貴仁10日下午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時作出了上述表示。
他表示,目前中國大陸共有超過2500所大專院校,3000多萬名學生,是世界最多。但高等教育結構不合理,培養理論型、學術型人才的學校比較多,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學校比較少。
袁貴仁表示,這樣的教育結構和國家經濟結構、産業結構不盡吻合,大學畢業生較難找到適合工作,企業也較難找到合適人才。
他表示,高校轉型的關鍵是調整專業設置,有的學校考量專業設置成本因素,導致工科、理科專業設置較少;文科成本較低,因此設置較多。這樣的結構就是和“國家的經濟結構、産業結構不盡匹配”,所以轉型的首要內容就是要調整專業設置。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0日報道,中國教育部長袁貴仁10日再次就“西方價值觀教材不適合課堂”的説法做出解釋。
袁貴仁當天在全國兩會期間舉行記者會。《華爾街日報》記者提問,希望他解釋“西方價值觀的教材不適合課堂”,並指出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來自西方。
袁貴仁説:“馬克思不是中國人,我們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的開放精神。”
他説:“我們説的馬克思主義,是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不斷創新的馬克思主義,這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我們所説的價值觀,就是馬克思主義倡導的,和中國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的價值觀。”
對此,有網友説:“我覺得説得很對,馬克思主義不是萬能良藥,必須與中國實踐結合,中國的路還得靠中國人自己走!”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3月10日報道,關於不允許西方價值觀進入課堂卻又要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矛盾,中國教育部長袁貴仁10日在記者會上回答外媒提問時稱,馬克思不是中國人,中國所奉行的馬克思主義是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
去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要求提高高校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加強中共對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領導。
袁貴仁表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不斷創新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的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倡導的,和中國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的價值觀”。
報道稱,袁貴仁稱中國非常重視道德教育。他強調,中國特別強調“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他也説,中國認為“家風、校風、政風、行風,包括中國共産黨作為執政黨的黨風,對青少年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