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段論述讀懂習總書記2016年兩會“團組”講話

2016-03-15 20:20:37|來源:人民網|編輯:靳松

  原標題:解讀:從六段論述讀懂習總書記2016年兩會“團組”講話

  【學習路上按】從全國政協民建、工商聯委員聯組會,到全國人大上海、黑龍江、湖南、青海及解放軍代表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到6個團組與代表委員共商國是。他在這6次團組會議上的講話,圍繞創新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扶貧、新型政商關係、幹部精氣神、軍隊改革創新等話題闡發了諸多新論述,受到了媒體和學者的廣泛關注。學習路上梳理習總書記的六段新語,併為您解讀其中的深刻內涵。

  新型政商關係

  新型政商關係,概括起來説就是“親”、“清”兩個字。對領導幹部而言,所謂“親”,就是要坦蕩真誠同民營企業接觸交往,特別是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情況下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多關注、多談心、多引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3月4日,習近平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的講話

  解讀:總書記在講話中用“親”、“清”兩字定位和闡明新型政商關係。有媒體分析,“親”“清”兩字與之前表述過的內容,一起構成了習近平的政商關係論。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談到,“親”“清”二字既告誡了領導幹部,也督促民營企業家,有利於理清當前的政商邊界,具有很強的哲學思考,促進中國良好經濟環境的形成。他指出,“親”是要求政府主動和民營企業家親近,主動幫助解決企業的困難,這是政府的職責所在。“清”,則要求政府的政治清廉,同時也要求企業家要保持清白,這對於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認為,“親”“清”二字這對領導幹部提出比較高的要求,也對民營企業家提出比較高的要求,這需要形成正向的激勵。

  創新發展理念

  創新發展理念首要的是創新。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上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要抓住時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要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引進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的領軍人才。

  ——3月5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的講話

  解讀:總書記關於創新發展的講話,不僅是對各地大膽創新的激勵,也展現了對國家發展長遠大局的信心。透過這些表述不難發現,黨中央對創新發展規律的認識正在不斷深化。與之相伴的,是創新漸次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創新位列其首,並提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在改革發展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言而喻。

  創新的推進離不開人才,推動創新驅動,還應做好“人才驅動”。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級政府應在吸引、培養人才上下大功夫,為各類優秀人才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幹部精氣神

  幹部幹部,幹是當頭的,既要想幹願幹積極幹,又要能幹會幹善於幹,其中積極性又是首要的。黨組織對待幹部,既要嚴格管理,又要熱情關心。要保護作風正派、銳意進取的幹部,真正把那些想幹事、能幹事、敢擔當、善作為的優秀幹部選拔到各級領導班子中來。

  ——3月7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的講話

  解讀:在這次講話中總書記再次強調領導幹部的重要職責,就是要再次明確幹部的“實幹”精神,要腳踏實地帶領廣大群眾克服困難,要起好“帶頭作用”,發揮“擔當作用”。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表示,在新形勢下,隨著産業機構調整,東北經濟社會面臨的困難很多。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領導幹部容易茫然失措,甚至消極懈怠。“用人導向是一個風向標,也是一面旗幟。”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原理室主任王金柱分析認為,用什麼樣的標準選人、選什麼樣的人,不僅決定著幹部作風和幹部隊伍的發展,更深一層還會影響著民心向背和事業成敗。正如媒體評論,“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只要我們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拿出當年“闖關東”的精神,發揮創造力與實幹精神,爬上陡坡、邁過高坎,定能看到無限風光。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減法”、當前和長遠、力度和節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以銳意進取、敢於擔當的精神狀態,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打贏這場硬仗。

  ——3月8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的講話

  解讀:“總書記提到的把握好這‘五對關係’各有側重,為推進供給側改革提供了具體的思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義平表示,把握好“加法”和“減法”,主要指的是如何調整結構,進行創新,淘汰落後産能;把握好當前和長遠,主要談“供需”,一般需求管理更強調近期,而供給管理更強調長遠;把握好力度和節奏,主要圍繞改革的技術層面和心理層面,指出我們推進改革不能操之過急;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指的是改革的著力點,當前主要矛盾是調結構,結構調整好了,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主要針對的是政府簡政放權,供給是企業供給,不是政府供給,政府應該促進微觀主體的活力。

  精準扶貧

  “十三五”時期是脫貧攻堅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時期,必須橫下一條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攻堅一定要扭住精準,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準到戶、精準到人,找對“窮根”,明確靶向。

  ——3月10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的講話

  解讀:正如總書記所言,只有精準定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動作為才能砥礪前行。脫貧攻堅貴在精準,要因人因地施策。全力實施脫貧攻堅過程中,只有做到精準,才能徹底實現脫貧目標,這具體體現在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在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上,通過構建一個良性機制,確保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同時要加強貧困人口動態統計監測,建立精準扶貧臺賬和扶貧成效第三方評估機制。尤其要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重點,持續加大對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扶貧投入力度。

  軍隊改革創新

  把創新擺在我軍建設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創新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新跨越,是決定我軍前途命運的一個關鍵,必須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戰鬥力標準,下大氣力抓理論創新、抓科技創新、抓科學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實踐創新,以重點突破帶動和推進全面創新,不斷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

  ——3月13日,習近平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的講話

  解讀: “總書記提出的這五個方面的‘抓手’,把握了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創新工作的重點問題。”國防大學教授顏曉峰表示,理論創新是先導,我們當前許多改革問題的解決,很大程度上源於理論的創新;科技創新反映了提升當代軍隊戰鬥力的關鍵因素;科學管理解決的是“軟體”的問題,只有管理水準提高,才能全面地提升軍事資源的效用;創新説到底是由人來推動的,很多軍事理論、高科技和組織形式的創新都是由軍事人才來實施的,這是基礎性條件;實踐創新強調兩個意思,一是要求創新落實在實踐層面,否則創新解決不了改革問題,另一個方面則是強調創新是一種變革和飛越,應有主體作為和主動努力,所以總書記激勵大家“爭當創新的推動者和實踐者”。陸軍政治工作部主任張書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指出,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主題重大、立意高遠,當前時代就是一個創新的時代,特別是軍事領域競爭異常激烈,不創新或是創新慢了,就會與別人出現技術鴻溝,陷入戰略被動,甚至落後整整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