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代表建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2016-03-15 16:47:0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圖片默認標題

朝克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白昊、鋼特木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指出環境就是民生,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這對於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參加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少數民族代表普遍表示,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令人鼓舞。他們説,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既是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又是生態環境的敏感脆弱區域,在“十三五”期間,這些地區工作的核心就是要處理好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走出一條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優化環境的新路子。

  鄂倫春族是中國東北部地區人數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大興安嶺山林地帶。全國人大代表何勝寶是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旗長。他説,在大興安嶺地區,環保與精準扶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分不開的。鄂倫春族要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需要得到國家層面的支持,這樣才能真正保護好這片綠色林海,“從當前來看,國家把我們地區列為限制開發區。這個有利於我們大興安嶺的保護。但是我覺得貧窮是保護不了(環境的)美麗的。因為我們這個(地區的)生態保護,需要國家更多的項目資金方面的支持。這樣我們才能保護好祖國這塊重要的森林資源。”

  來自貴州省的布依族全國人大代表黃惠玲也有著同樣的看法。她認為,對於少數民族特困區來説,當務之急就是做好扶貧開發。她建議在“十三五”期間,將國家扶貧開發規劃中的連片地區的一些重點項目落到實處,包括鐵路、公路和鄉村道路的建設,因為交通的發展會給當地的經濟增長方式帶來巨大的變化。她説,“建設起來的鐵路它不僅僅是一個通道,她應該是一個經濟通道和通道經濟,它會帶動連片特困地區的山區,能夠使它們的交通得到很大的改善,然後周邊的經濟,一個是它們自身發展的經濟能夠帶出來,另外,外邊的經濟可以融進去帶動他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