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清揚:中國經濟增長的區間目標反映出發展模式的調整

2016-03-17 14:25:35|來源:新華網|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

圖為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接受新華網專訪。(王應耀 攝)

  原標題:顧清揚:中國經濟增長的區間目標反映出發展模式的調整

  新華網新加坡3月17日電(蔣琰 楊賽)“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首次給出了中國2016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6.5%-7%的區間範圍,顯示出中國經濟正面臨結構性調整,從原來注重速度、規模轉向重視發展品質,”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近日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如是説。

  顧清揚認為,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調緩,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到比較成熟階段的自然過程,也表明中國決策者有意通過放緩速度騰出結構性調整的空間,從而依賴高品質的經濟和優化的産業結構促進中國的持續發展。

  “發展區間讓經濟有一定的彈性,可以不為了利益和指標破壞重大的改革和結構調整。”顧清揚也對中國實現這個經濟增長目標充滿信心。他認為,中國前期的改革措施已經收到一些成效,中國不同地區發展的差距也使得內部還存在投資需求,科技創新進步也是實現經濟增長目標的推力。

  在談到創新之於中國未來發展的作用時,顧清揚説,創新是中國步入高收入發展階段的核心力量,因此創新不僅是“十三五”的核心內容,更是關係到中國未來更長遠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對中國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顧清揚強調,創新的概念是全面的,不只是製造業的産品創新、工業創新,更重要的是社會全方位的創新。

  他提出,創新應把市場的引導和政府的規劃、前瞻性的指引結合起來。一方面,要用市場來帶動創新的發展;另一方面,政府的規劃,為各方提供創新相關公共産品、基礎設施也非常必要。

  顧清揚還就中國正在進行的供給側改革提出建議。他説,要想解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供給和需求錯位問題,可從三個方面進行改革:

  一是開展對土地、勞動、資本等生産要素的供給改革。這一改革可能會引發一系列改革,比如進入“深水區”的國企改革。二是進行政府自身的改革。通過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建立更好的以市場機制為核心的現代國家經濟制度。三是通過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創新,發展創新驅動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