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首次闡述“新經濟” 感謝媒體用網絡了解民生難處

2016-03-17 09:47:44|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王濤

醫保異地結算有望兩年內實現

  原標題:李克強就經濟形勢、簡政放權、養老金缺口等方面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醫保異地結算有望兩年內實現

  昨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提問。在持續兩個小時左右的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強回答了來自17家媒體的提問,涉及經濟下行壓力、股市匯市波動、政務公開、醫保全國聯網、養老金缺口等經濟、民生、政府建設方面的多個熱點問題。

  經濟方面

  中國不可能完不成已確定的經濟目標

  實體經濟不發展是金融最大的風險

  股市、匯市等金融市場問題成為昨天總理記者會的“當頭炮”。

  針對外國媒體關於中國金融市場未來如何發展的提問,李克強表示,金融首要任務還是要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不發展,是金融最大的風險。所以金融機構還是要著力去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絕不能脫實向虛。

  李克強表示,股市、債市、匯市這些金融市場,本質上是市場,還是要推進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同時,需要改革和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實現全覆蓋。“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要分層負責,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置,防止苗頭性的問題蔓延,當然也不能容忍道德風險。總之,還是要瞪大眼睛,練就一雙加強監管的‘火眼金睛’。”

  “借這個機會我還要強調一點,完善和改革金融監管制度是一個過程,當前各有關部門和地方還是要按照已定的職能履行職責,守土有責,絕不能有任何的鬆懈,而且還要總結經驗和教訓,這也是保護好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否則可就要拿你是問了。”

  只要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就不會硬著陸

  針對“中國經濟會擊穿6.5%的底線”的擔憂,李克強表示,中國經濟不可能完不成已經確定的主要經濟目標。

  李克強説,目前政府確實還管了一些不該管的、束縛生産力發展的事情,在保障公平競爭環境的監管方面又沒有完全到位。但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人民群眾有無窮的創造力,所以通過推進改革,就可以激發市場更大的活力、人民群眾更大的創造力,把億萬群眾的勤勞和智慧的空間拓展開來,就可以頂住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們堅信只要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就不會‘硬著陸’。”

  李克強也指出,中國經濟在發展過程當中,還會有小幅的、短期的波動,但是如果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我們有創新宏觀調控的手段,可以穩定中國經濟的運行。“我們把培育新動能和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結合起來,形成中國經濟的‘雙引擎’,就會闖過困難的關口,躍上希望的高原。”

  民生問題

  總理髮“安民告示”:老有所養不會是一句空話

  在昨天的總理記者會上,除了經濟形勢、簡政放權等熱點,涉及養老、醫保、五險一金等方面的民生問題也是媒體關注的熱點。針對媒體對民生的關注,李克強説:“我們執政的目的是為什麼?出發點和落腳點還是為了改善民生,就是要讓群眾對民生的呼聲和要求,倒逼我們的發展,推動和檢驗我們的改革。”

  政府可以保證養老金髮放

  有記者提出,有些地方養老金髮放已出現困難,中央政府是坐視不管還是為地方買單?

  “你提的這個問題的確很尖銳,如實告訴你,確實有個別地方發生了養老金髮放困難的問題,但這是一地之難、一時之急。”李克強指出,在養老金髮放方面確有突出困難的,只要地方政府盡力了,中央政府是會給予補助的,但是,地方必須盡職盡責,中央政府也會督促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大家都有退休、都有需要養老的一天,這裡我想做個安民告示,從全面長期來看,中國政府對中國公民保證養老金髮放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可以肯定地説,老有所養不會、也絕不能是一句空話。”

  力爭兩年內實現醫保異地結算

  “有些老年人退休以後和子女在異地生活,還幫助照看第三代,但是生病住院了還得回到原來工作的地方去報銷。這些事情看起來是具體的事,但對碰到這個事的人或家庭,有可能就是天大的事。”針對醫保全國聯網,李克強表示,政府下決心要推進全國醫保聯網,要在今年基本解決省內就醫異地直接結算的基礎上,爭取用兩年時間,使老年人跨省異地住院費用能夠直接結算,“使合情合理的異地結算問題不再成為群眾的痛點”。

  “五險一金”繳存比例可適當調整

  針對民眾關心的“五險一金”繳存比例是否會調整,李克強表示,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和委員就提出可以考慮適當地調整“五險一金”的繳存比例,黨中央、國務院對此事高度重視,“國務院去年就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實際上已經下調了它的繳存比例”。

  李克強説,“五險一金”從總體上看還是有適當調整的空間,但各地情況不同。社會保障基金是充裕的,在國家規定的統一框架下,可以給地方更多的自主權,讓地方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階段性地、適當地下調“五險一金”的繳存比例是可以做的。“總的是讓企業多減輕一點負擔,讓職工多拿一點現金。”

  産能要去但職工飯碗不能丟

  在回答記者關於去産能的問題時,李克強表示,中國會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改革和發展是不矛盾的,我們恰恰可以通過結構性改革來釋放市場活力,支撐經濟的發展。但在這個過程中,的確産生了一些比較嚴重的過剩産能,主要是在重化工領域,現在我們已經選擇了鋼鐵、煤炭這兩個領域在去産能上先行突破,與此同時要避免出現大規模的下崗潮。

  針對化解産能過剩過程中的職工安置問題,李克強表示,我們必須做到産能要去,但大量職工的飯碗不能丟,而且爭取讓他們拿上新飯碗。對於一時尚不能夠做到的,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有能力進行妥善安置。目前,中央已經建立了1000億元主要用於轉崗安置的專項資金,如有需要還可以增加,同時,地方政府相應配套也要跟上。

  政府建設

  今年將砍掉一半證照 推進審批標準統一

  簡政放權是媒體關注的熱點之一。

  “三年前就在這裡,我曾經明確表示過,本屆政府減少審批事項要達到1/3,現在這個目標已經提前實現了。”面對記者關於簡政放權的提問,總理一開始就亮出了三年來的成績單。不過,他也指出,在群眾滿意的同時確實還存在許多問題,審批事項還是比較多,而且保留的事項當中有很多標準不統一。

  用減權之“痛”換群眾辦事的“爽”

  李克強以在兩會上參加審議時聽到的事例來解釋目前審批事項中存在的標準不統一問題,“前幾天我到一個代表團去參加審議,就有代表説他們要辦一個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群眾很歡迎,但是這涉及到養老機構準入、醫保定點、收費審批等,要跑多個部門,關鍵是這些部門的標準還不統一,所以讓他一頭霧水。”李克強認為,審批事項不統一的問題本身就束縛了産業的發展,也抑制了群眾消費的需求。

  “所以簡政放權必須一以貫之,哪遇到問題、碰到阻力就要設法去解決,這是削減部門利益的事情。我們就是要用減政府權力的‘痛’來換得企業、群眾辦事的‘爽’。”李克強表示,今年要下決心再砍掉一批審批事項,而且直接放給市場,即使是需要審批的也要簡化手續,尤其是要推進標準的統一,不僅如此,沒有必要的證照今年也要砍掉一半。對那些于法無據,影響群眾的創業熱情,甚至損害群眾利益的不合理文件要堅決進行清理,該廢除的廢除。

  李克強也強調,我們説放權並不是説放任。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的監管措施必須到位,還要防止任性、任意地檢查,這樣簡政放權才能更有效,才能讓生産力發展起來、群眾得到好處。

  要讓群眾像掃二維碼一樣一覽無余

  政務公開和簡政放權可以説都是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李克強表示,在政務公開方面,該公開的應該全部公開,能上網的要盡可能上網,同時要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公開是慣例,不公開是例外。”李克強説,政務公開實質上也是要讓政府的權力受到監督,這樣也有利於政府提高效率,而且從制度上來避免濫用權力。行使權力不能打小算盤。尤其是涉及到公眾利益的措施,財政預算收支情況等,都應該加大公開的力度,“讓群眾像掃二維碼一樣清清楚楚、一覽無余”。 圖片製作/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