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將傳遞中國外交新看點

2016-03-02 13:26:54|來源:新華網|編輯:王濤

  原標題:兩會將傳遞中國外交新看點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記者周舟)自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以來,中國領導層創新外交理念和實踐,展現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積極發揮建設性的引領作用。在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料將成為熱點話題之一。

  日前訪美的外交部長王毅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演講中説,“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中國外交的目標之一是為中國實現發展目標提供更加穩定、良好、友善的外部環境。

  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韓慶祥認為,中國外交理念包括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文明互鑒、親誠惠容、全球治理、命運共同體等關鍵詞。

  兩會上,總理見記者,外長見記者,這都是觀察中國外交的窗口。國際社會從中了解“十三五”中國將有哪些動作、如何佈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中國外交將更加積極有為地為中國自身的發展服務,而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建設也將給亞歐大陸國家的發展帶來機遇。

  9月,中國還將主辦二十國集團(G20)第十一次峰會,預計中國領導人將著力倡導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方案”,提升中國的制度性話語權。

  如今,中國已經深入參與了現有國際經濟和金融機制。中國成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成員,並倡議成立了亞投行,57個創始成員國一半以上是亞洲以外的國家。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分析,中國推動全球治理將以聯合國為軸心,強調發展優先和全球夥伴關係。

  王毅在美國演講中説:“我們絕不會‘另搞一套’。”

  中美關係自然是觀察中國外交的一個重要視角。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將牽動國際政治格局。中美兩個“大塊頭”“難免會存在一些分歧”,習近平去年9月在華盛頓州的演講中説:“正是因為有了分歧,才需要聚同化異、有效管控。”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牛軍認為,今年值美國總統大選,中美關係備受關注,南海、東北亞、網絡安全等議題都會進入視野,而兩國經濟和社會聯繫驚人密切,因此分歧可以得到管控。

  牛軍認為,這反映中國旨在推動兩國間深化戰略信任、消除戰略誤判,為3月底即將在華盛頓舉行的第四屆核安全峰會做鋪墊。

  去年,習近平有四十多天在國外出訪。今年,中國領導人還會安排密集出訪及開展更多主場外交。1月份習近平首訪中東,國際政壇將其看做觀察今年中國外交的一個出發點。

  習近平中東之行及中國在伊朗核問題上發揮的積極作用傳遞了這樣的信息:中國正在建設性地參與國際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

  專家分析,習近平及其執政團隊借鑒中國傳統政治智慧,結合當今世界發展趨勢,提倡“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義利相兼,義重於利”,這將成為中國處理國際事務、參與國際制度建設的準則。

  全球經濟榮損一體、難民危機牽涉歐亞非大陸、恐怖主義全球滲透、寨卡病毒肆虐,這都從反面説明習近平在多個外交場合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種前瞻性思考。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必須摒棄“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的舊思維”。但中國並不主張共同的命運要推行“一刀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

  習近平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引用古代思想家孟子的話説: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在倫敦金融城引用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話説:履不必同,期于適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習近平在埃及《金字塔報》署名文章解釋説:“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萬能靈藥,也沒有普世皆準的發展模式。”

  習近平在不同的外交場合指出,不同社會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發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價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我們要堅持開放包容,在交流互鑒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前進;他強調,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著名經濟學家科斯有句名言:“中國的奮鬥就是全人類的奮鬥。”兩會雖不是一個“國際論壇”,但值得世界期待,因為它有望為解決世界問題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