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京開幕(視頻)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務實真言共謀新藍圖,凝心聚力同創新偉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3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
下午三點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2136名全國政協委員出席大會。
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韓啟德、帕巴拉·格列朗傑、董建華、萬鋼、林文漪、羅富和、何厚鏵、張慶黎、李海峰、陳元、盧展工、周小川、王家瑞、王正偉、馬飚、齊續春、陳曉光、馬培華、劉曉峰、王欽敏在主席臺前排就座。
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在主席臺就座,祝賀大會召開。
大會首先審議通過了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議程。
俞正聲代表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工作。
俞正聲説,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人民政協事業開拓奮進、創新發展的重要一年。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視政協工作,進一步加強對人民政協的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多次研究政協工作,中共中央出臺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和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召開中央統戰工作會議,頒布實施《中國共産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對推進人民政協事業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在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政協全國委員會及其常委會深入貫徹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廣泛團結參加人民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認真履行職能,推進工作創新,加強自身建設,人民政協事業實現新發展、開創新局面。
一年來,常委會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大戰略部署,突出重點,體現特色,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把握政協性質定位,確保正確政治方向;堅持協商格局,增強協商議政實效;注重問題導向,強化民主監督職能;著力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工作機制。
俞正聲從八個方面總結了過去一年人民政協的工作。強化理論學習,不斷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聚焦中心任務,緊扣“十三五”規劃制定調研議政;充分發揮優勢,助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重大舉措落地;關注群眾期待,努力推進民生改善;廣泛凝心聚力,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密切聯誼交流,共同致力實現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化對外交往,營造國家發展良好外部環境;堅持改革創新,加強履職能力建設。
俞正聲指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人民政協工作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大戰略部署,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要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主軸,把圍繞“十三五”規劃實施建言獻策作為工作主線,突出問題導向,強化短板意識,著力增強協商議政實效,著力強化民主監督職能,著力做好團結聯誼工作,著力提高調查研究水準,為實現“十三五”發展良好開局作出積極貢獻。
談到2016年工作部署時,俞正聲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十三五”開局起步建言獻策;進一步提高民主監督實效;認真做好凝心聚力工作;切實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不斷加強自身建設。
俞正聲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和《中國共産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深刻分析並科學回答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一系列重大問題,是指導統一戰線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人民政協作為愛國統一戰線組織,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做好協調關係、理順情緒、增進共識、加強團結的工作,努力匯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薄力量。
受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託,全國政協副主席陳曉光向大會報告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以來的提案工作情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以來,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專門委員會,認真貫徹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要求,圍繞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緊扣制定“十三五”規劃,通過提案積極履行職能,提交提案6012件。經審查,立案5027件,截至2016年2月20日,99.5%的提案已經辦復。
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應邀列席開幕會。各國駐華使節應邀旁聽開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