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抒祥:建立碳排放交易機制 助推西南清潔能源全國優化配置
王抒祥接收媒體採訪。
四川新聞網北京3月3日訊(川網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 仲健鴻 攝影報道)綠色發展理念之下,國人對生態文明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濟師、西南分部主任、黨組書記王抒祥帶來了一份關於建立碳排放交易機制助推西南清潔能源全國優化配置的提案。
如何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切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王抒祥建議:加快建立碳排放交易機制,強制約束高能耗企業使用清潔能源,對於使用傳統化石能源的企業,繳納碳排放稅,以此控制東中部地區能耗總量,減少東中部地區煤炭利用,將能源需求轉化為消納西南清潔能源,推動節能減排。
“我國能源資源與生産力逆向分佈,80%以上的煤炭、水能、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分佈在西部和北部地區,本地難以消納;70%以上的電力消費集中在東中部地區,採取煤電就地平衡的能源配置方式,東中部地區霧霾污染日益加劇,環境不堪重負。堅持綠色發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能源供應需求,已成為國家戰略。”在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採訪時,王抒祥介紹説,西南水電資源(不含雲南)約佔全國一半以上,尚未開發量佔全國未開發量的70%以上,在我國能源供應體系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王抒祥表示,轉變能源發展方式,通過清潔替代,提高用能效率,減少排放,促進國家低碳綠色發展,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西南水電開發已經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具備加快開發的基礎和條件。但經濟下行壓力大,區內市場空間有限,用電需求增長放緩,區外市場對於促進西南清潔能源消納日益重要。但目前東中部地區對清潔能源消納積極性不高,缺乏外部約束,亟需建立碳排放交易機制,推動控制東部煤炭利用,轉而接收消納西南清潔能源,優化清潔能源配置,促進清潔能源發展。”王抒祥介紹説。
王抒祥介紹説,西南是國家確定的五大綜合能源基地之一,四川和西藏清潔水電開發潛力巨大,主要集中在“五江一河”(金沙江、雅礱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大渡河),總量約佔全國一半以上(理論蘊藏量超過3.6億千瓦,技術可開發容量超過2.6億千瓦),尚未開發水電佔全國70%以上(四川開發6900萬千瓦,剛過50%;西藏開發率不足1%),在我國能源供應體系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川藏水電開發已經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具備加快開發的基礎和條件。
“國家電網公司積極研究中國能源互聯網構建方案,提出‘十三五’建設東、西部電網,西部電網由西南電網和西北電網互聯形成,將成為國家‘西電東送’戰略的強大送端,向覆蓋東中部地區的東部電網持續大規模輸送清潔能源。”王抒祥表示,按照規劃,西南電網將構建覆蓋川渝藏的西南特高壓同步電網,圍繞四川、重慶負荷中心,建設巴塘-雅安-重慶-綿陽-德格-巴塘、雅安-綿陽特高壓交流工程,通過巴塘-左貢、德格-昌都延伸至西藏,形成特高壓交流雙環網;川渝電網與華中東四省用直流隔開,建設渝鄂直流背靠背互聯工程,國家電網形成西北、西南、東北和“三華”(華北、華中、華東)四個同步電網;建設19回特高壓直流,實現藏電、疆電入川渝,川藏水電送華中。四川水電通過7回直流外送。川渝通過3回直流接受新疆電力。西藏水電通過9回直流外送;推進西藏全區聯網,建設拉薩-林芝-芒康500千伏聯網工程,藏中電網與昌都電網聯網,長遠實現藏中電網、昌都電網、阿裏電網互聯。
王抒祥表示,西南電網的構建將大力推動川藏水電開發,預計四川水電2020年、2025年裝機分別達到1.05億、1.4億千瓦,基本開發完畢;西藏水電2020年、2025年、2035年裝機分別達到1942萬、4070萬、1.16億千瓦。
王抒祥説,東中部地區人口多、經濟發達、GDP總量大,即使考慮結構調整和産業轉移,仍將是我國的負荷中心。預計到2020年東中部需要新增區外來電2.0億千瓦,同時受環境制約,東中部地區不能再新建燃煤電廠,即使採用“近零排放”技術仍面臨機組造價上升、煤質不符合要求、碳排放無法解決等問題,還會造成污染加劇、電價上漲、重復建設和投資浪費。現有燃煤電廠也應減少發電或逐步停運,必須增大區外受電規模。
在王抒祥看來,川藏水電全部開發後,扣除兩地當地用電,若能實現清潔能源優化配置,每年可向東中部送電超過6000億千瓦時,替代燃煤2.5億噸,減排二氧化碳4.7億噸、二氧化硫117萬噸、氮氧化物120萬噸,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比2012年分別減少11%和9.4%。
王抒祥表示,目前,與國外相比,我國促進清潔能源消納的市場化機制已經滯後,僅局部地區開展了風火發電權交易、輔助服務交易等試點。東中部地區仍在增加火電機組,西南清潔能源消納缺乏外部有效制約,棄水形勢嚴峻。由此,王抒祥建議:加快建立碳排放交易機制,強制約束高能耗企業使用清潔能源,對於使用傳統化石能源的企業,繳納碳排放稅,以此控制東中部地區能耗總量,減少東中部地區煤炭利用,將能源需求轉化為消納西南清潔能源,推動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