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人民政協突出“問題導向”的兩個層面
3月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這是俞正聲代表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原標題:新華網評:人民政協突出“問題導向”的兩個層面
馬若虎
3月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所作的工作報告中,2015年工作回顧和2016年主要任務都提到了“問題導向”。我認為,突出“問題導向”包括兩個層面。
一是聚焦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推進工作創新,著力提高參政議政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民主監督,是人民政協的職能,也是協商民主的基本實現途徑。民主監督越廣泛高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優勢就體現得越充分,協商議政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就會越大。俞正聲指出,一年來,常委會“堅持調研、協商、監督有機結合,深入一線摸準情況,緊盯重點追蹤監督,認真負責地提出批評性、建設性意見建議,推動了相關工作改進和政策出臺”。
發現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帶著問題制定解決方案。這樣的思路,為更好發揮人民政協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人民政協將在把握好職能定位的基礎上,突出“問題導向”,強化短板意識,緊緊圍繞“十三五”開局起步建言獻策。為進一步提高民主監督實效,工作報告提出了具體舉措。比如,圍繞加強城市規劃工作、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大氣污染防治、無障礙環境建設運行、大運河申遺成功後的保護與利用等課題開展民主監督,並選擇其中一些課題召開以監督為特色的雙週協商座談會。
雙週協商座談會,是本屆政協的創新之舉,是廣泛開展民主協商的途徑之一。有媒體統計,從2013年10月到2016年兩會之前,全國政協雙週協商座談會已經舉行了46次。這一協商形式的特點之一就是主題非常小,正如俞正聲所言,“題目小一點,討論的問題集中一點”。這同樣是以問題為導向而搭建的咨政建言平臺,通過經常性、靈活性運用,匯眾智、聚眾力。
二是排查自身的問題,加強自身建設,不斷取得人民政協的新成就新發展。
推動政協工作發展,需要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提高委員履職能力。梳理工作報告提出的要求,加強自身建設,必須重視學與做相融合、改進工作方式與轉變工作作風相結合。作風關乎形象和效能,抓作風建設不能有絲毫懈怠。去年以來,人民政協加強黨建工作,成立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分黨組,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改進工作作風,推進機關各項建設,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今後在這方面將進一步加強,尤其是加強委員隊伍建設,讓委員都能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
當前的複雜形勢和繁重任務,對協商民主提出了更高要求。突出“問題導向”,強化責任擔當,人民政協事業一定會開拓奮進,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