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快評:以“新姿態”通達民意

2016-03-05 13:14:14|來源:中新網|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

  教育部長袁貴仁向記者揮手致意。 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原標題:兩會快評:以“新姿態”通達民意

  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 題:以“新姿態”通達民意

  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與其讓部長被“追”著問,不如請部長來“站”著談。一條主動面對媒體的兩會“部長通道”,折射出中國官方姿態的新變化。

  社交網絡、新技術的發達,已讓中國“議政廟堂”與“民意江湖”的輿論場趨於扁平。全國兩會不但是代表委員參政履職的“政治會”,也逐漸成為官方對外發聲、溝通民意的“發佈會”。

  把公眾的視線從“追”部長的花絮,轉移到部長“説什麼”上來,將使兩會的議題更明確,輿論的焦點更集中。

  及時公開透明的信息發佈,是現代社會消除猜測的常規選項。無論是突發事件還是新政推行,主動發佈的答與疏,更能尋得社會群體間的“最大公約數”。

  追問的背後積蓄著的是民眾對現實的期待。從今年初,中紀委官員罕見地“組團”亮相發佈會,到官方發佈推進政務公開文件,要求各省和國務院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當好“第一新聞發言人”,權威部門的主動發聲,理應成為回應民眾關切的常態。

  中國社會經濟的“新常態”,同樣需要中國各層級官員用更主動的新姿態細緻耐心地解答説明,消除民眾疑慮,凝聚發展共識。

  主動與媒體“打交道”、跟民眾對話,是中國官員在新時期需要學習和具備的“本領”之一。這是官方回應民眾關切的需要,更是政府治理能力和信心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