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皇后"沈鐵梅:盲目創新讓戲曲"找不到北"

2016-03-05 15:08:51|來源:中新網|編輯:杜軍帥

  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 題:“川劇皇后”沈鐵梅:盲目創新讓戲曲“找不到北”

  中新社記者 劉相琳

  “如果你沒有超越它,就不要想著改革它。”談到戲曲的傳承與創新時,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説,戲曲應該尊重傳統,盲目改變只會讓戲曲“找不到北”。

  14歲學藝,23歲首摘中國戲曲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此後三度摘梅,被譽為“川劇皇后”的沈鐵梅以《金子》、《李亞仙》、《思凡》等代表劇目享譽中國傳統戲曲舞臺。

  “川劇是陽春白雪的交響,也是下裏巴人的共鳴,但和其他傳統劇種一樣,川劇生存空間受到擠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沈鐵梅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説,傳統劇種如何與時俱進,走進更多人的視野,是中國戲曲人不斷求索的使命所在。

  作為中國劇協副主席,讓沈鐵梅頗感憂慮的是,傳統戲曲到了不自信的階段,以至於盲目改變。一些急於求成的戲曲人,模倣電影、流行音樂等現代藝術形態,邀請一些不懂戲曲的人創作戲曲,丟掉了許多戲曲本身的個性特色。

  沈鐵梅舉例説,傳統戲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但創新後,有的丟掉了戲曲原本的表現手段,用簡單的唱來表現,有的劇種甚至不唱方言改唱普通話。空靈的東西丟了,虛擬的程式丟了,傳統戲曲就變了味。她認為,戲曲創新應尊重傳統,而不是一味去創新,沒有能力改革就要敬畏傳統。

  在沈鐵梅眼中,尊重傳統與現代創新並不對立。基於這種理念,沈鐵梅不斷地向川劇融入全新的現代元素。在編排新劇時,無論是舞臺服裝還是燈光配樂,沈鐵梅大膽嘗試中國戲曲聲腔與西方式現代表現手法的跨界融合。正因為如此,她成為第一個用交響樂隊伴奏演出川劇、第一個將美聲唱法融入川劇表演、第一個把傳統川劇藝術帶入歐洲音樂殿堂的人。

  沈鐵梅認為,做好傳統戲曲的傳承,除了藝術家用出色的創造來滿足觀眾日益豐富的審美需求外,還須借助年輕人的力量。在青少年日常教育中,進行戲曲藝術推廣尤其重要。譬如在學校設立戲曲選修課,勾起年輕人對傳統戲曲的興趣,讓他們體驗到戲曲藝術的魅力,從而願意進一步了解傳統戲曲,甚至願意走進戲院看戲,以此培育穩定的戲曲消費群。

  耕耘川劇近40載,沈鐵梅的創新傳承為古老的川劇帶來了新的藝術風貌。沈鐵梅稱,在傳承和發展的道路上,雖一路艱辛,但她期盼並將為之努力,讓傳統戲曲成為大眾文化消費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