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將創新擺在核心位置

2016-03-06 16:00:5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渠鴻儒

  國際在線專稿: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2015年工作,全面部署2016年工作。國外眾多媒體均在努力從這份報告中尋找“中國將向何處去?怎麼去?”等問題的答案,《日本經濟新聞》發文分析稱:中國將創新擺在核心位置。

  文章指出,李克強總理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達了對産業升級的認識:“將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這是因為,除了鋼鐵和水泥行業的過剩産能問題之外,製造業的人工費也在上升,沒有産業升級,達成全年6.5~7%的經濟增長目標就無從談起。

  文章表示,在長約150頁的新五年規劃中,中國政府納入了多項旨在推動創新的具體舉措,例如將研發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率從2015年的2.1%提高至2020年的2.5%、加強大學的研究功能以及吸引外資機構設立研發基地,以獲取最新技術等等。

  此外,中國政府還將進一步致力於推動産業升級。中國去年制定了旨在推動産業升級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此次,中國在新的五年規劃中再次提出,為落實行動綱領,將向工業機器人、IT和航空太空等重點領域投入大量預算和人才。

  在應對日趨嚴峻的環境污染方面,中國強調要“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中國將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和純電動汽車(EV)等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力爭2020年國內銷量達到累計500萬輛。中國政府將通過向對象企業增加補貼的計劃,來幫助培育新興産業和創造就業機會。

  在中國,鋼鐵和水泥等領域存在高達3至5成的産能過剩問題。在新的五年規劃中,中國明確提出,將建立旨在促進企業整合與削減過剩産能的補貼制度,堅決淘汰落後産能。

  文章表示,工廠關閉和企業重組有可能招致失業增加和收入下降,進而或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個人消費帶來負面影響。中國政府能否在防止經濟發展滯緩的同時,在陣痛中持續推進經濟結構改革,將成為今後5年經濟運作的關鍵。(渠鴻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