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圍追堵截”到“主動發聲” 從“部長通道”看兩會新風

2016-03-06 15:47:3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邵鵬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軍勇)在每年兩會上,重要信息的發佈地點除了新聞發佈廳外,還有一處記者們寸土必爭的新聞陣地,那就是位於人民大會堂北大廳內,被人們稱為“部長通道”的地方。然而,今年的“部長通道”發生了一些變化:過去是記者“攔部長”“堵部長”,如今卻是部長“主動上前”接受採訪;過去是部長“一笑而過”“揮手作罷”,如今卻是部長主動回應百姓關切、“有問必答”。這些也折射出兩會的會風正在悄然地發生著轉變。

  昨天上午不到八點,離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還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但是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內的“部長通道”旁,記者們早就嚴陣以待了:攝影攝像記者站好了有利地形,各路媒體的話筒佈滿部長髮布臺,連後方5層的攝影架上,也全都站滿了記者。

  “工商總局長局長接受大家採訪,大家隨便提問。”

  八點剛過,工商總局局長張茅第一個走到了發佈臺前,一口氣回答了記者包括“簡政放權”“商標註冊”“打擊網絡假冒偽劣”等在內的7個問題。

  “我們請張主任給大家三分鐘時間。”

  “我們請教育部長用5分鐘時間回答你的問題。”

  “交通部長接受大家採訪,那邊那位記者想問一個交通扶貧的問題。”

  隨後,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住建部部長陳政高、交通部部長楊傳堂以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等幾位部長也主動走到發佈臺前,和記者們零距離溝通。

  “一線城市房價變化非常大,我們高度關注,和這四個城市都在保持密切聯繫溝通,這四個城市也承擔了主題調控責任,正在想方設法來穩定市場。”

  “我們需要適度進口,但不依賴進口,我們國家定的糧食安全戰略是: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所以中國人的飯碗還要端在自己手裏。”

  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幾位部長分別就兩岸關係、學前教育、房價、交通扶貧以及糧食進口等方面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部長們的回答認真而坦誠,讓在場的記者們大呼過癮。此外,在3日全國政協年度例會的開幕式前後,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黃樹賢、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以及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交通部部長楊傳堂也曾走到臺前,毫不回避地回應記者提出的焦點問題。

  除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儘量滿足記者的提問需求外,對一些提問意猶未盡的記者,部長們還想方設法地進行“安撫”。比如交通部長楊傳堂承諾還會再來。而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直接給自己過兩天的記者會“打起了廣告”:

  “七號上午十點半,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我有一場專題記者會,歡迎大家來採訪提問。”

  “3月8號下午有個記者會,歡迎各位媒體朋友再去提問。”

  每年全國兩會舉行開閉幕式的時候,大會堂北大廳是列席會議的國務院各部委主要負責人進出會場的必經之地。由於在這兒記者有可能捕捉到最新消息、聽得到權威聲音,因此被稱為“部長通道”。

  據大會新聞中心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兩會開幕前,已經有七八位部長委託部門的新聞辦主任與大會新聞中心溝通,了解媒體採訪需求。他認為,從記者“我要問”,到部長“我要説”,不僅折射出最近幾年兩會日益開放的姿態,同時也體現了官員與媒體的互動越來越成熟、越來越順暢。

  除此之外,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兩會記者在“部長通道”的採訪也越來越規範和有序。過去,這裡曾因為爭搶新聞,現場一度出現“圍追堵截”“擁擠混亂”的局面。為了保障現場安全有序,2008年起,部長和記者間拉了道隔離線,2010年起推薦記者進入隔離線邀請部長答疑。近兩年,大會新聞中心又想出了由工作人員邀請部長的辦法,既保證了現場秩序,又能讓更多的部委負責人接受採訪,也受到越來越多部長們的歡迎。

  另外,為了將“部長通道”打造為部長與媒體互動溝通、發佈信息的平臺,今年的“兩會”新聞組專門設置了有多層臺階的媒體採訪區,讓記者可以站在高處拍攝,採訪區還設有“部長髮布臺”,臺上設置了放話筒的透明卡槽,為記者們提供與部長面對面交流的空間。

  據了解,今年兩會,除了在開幕當天,部長們會在“部長通道”接受記者的採訪外,在接下來的幾次全體會議及閉幕會上,也會有部長在“老地方”恭候媒體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