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紹史答問中國經濟:絕對不會“硬著陸”

2016-03-06 14:25:08|來源:中新網|編輯:杜軍帥

  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 6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回應諸多中國經濟發展熱點話題,其間有關“中國經濟‘硬著陸’這種預言是註定要落空的”、“化解過剩産能絕對不會出現第二次下崗潮”等表述引發關注。

徐紹史答問中國經濟:絕對不會“硬著陸”

  3月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就“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十三五’規劃《綱要》”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中新社記者 金碩 攝

  如何看待穆迪下調中國經濟展望?今年中國經濟如何?

  ——“我們的政策工具箱裏有充足的政策”

  在回答穆迪評級公司下調中國經濟展望的問題時,徐紹史説,看中國的經濟,不能再用傳統的、以往的視角看。

  首先,應該用經濟進入新常態這個視角來看待中國的經濟。新常態對中國經濟最核心的是三個概括,就是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如果從這個角度看,中國2015年經濟的表現是非常亮麗的。

  第二個視角,看經濟不能只看眼下,也不能只跟過去比。既要看態勢,又要看走勢,更要看趨勢。其中,整個經濟的態勢是不錯的,走勢也有積極的一面,而就趨勢而言,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從態勢、走勢、趨勢上看,應該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徐紹史説,對中國經濟應該客觀地、全面地、發展地做出判斷,這樣就可以穩定社會預期,堅定市場信心。

  具體談到2016年中國經濟,徐紹史認為,確實面臨著比較大的風險和挑戰。總的來説三句話,信心堅定不移,挑戰不容低估,政策儲備充裕。

  徐紹史透露,“我們的政策工具箱裏有充足的政策,而且還在不斷地研究充實,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使2016年的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

徐紹史答問中國經濟:絕對不會“硬著陸”

中新社記者 金碩 攝

  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啥設為6.5%-7%的區間?

  ——底板是就業,頂板是物價,底板還有一層含義是經濟增速

  在解釋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6.5%-7%的區間式設定時,徐紹史説,這體現了創新宏觀調控、把握區間調控的新思路。

  就區間的下限而言,徐紹史表示,從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GDP要翻一番的目標來看,“十三五”期間平均增長速度一定要在6.5%以上,才能夠達到這個目標。如果低於6.5%的話,今後幾年的壓力就會更大。所以,如果在6.5%以上,就可以爭取主動。

  “底板是就業,頂板是物價,底板還有一層含義就是經濟增長速度,所以設了這樣一個下限。”

  而就區間的上限而言,主要是體現了積極主動的導向,要向社會、市場傳遞一個信心,如果比6.5%要高一些,就可以帶動更多的就業。去年是6.9%,今年設7%的上限,應該説和6.9%的增速也是非常接近的,也是比較切合實際的一個上限。

  徐紹史總結説,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定為6.5%-7%,一是體現積極主動的工作導向,向市場、社會傳遞信心,有利於穩定預期,堅定信心;二是擴大了可以接受的經濟增速彈性範圍,而且與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相吻合。不少專家都對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做過測算,也是跟這些測算吻合的,所以它有利於整個目標的實現。

  中國經濟拖累了世界經濟?硬著陸不可避免?

  ——“硬著陸”這種預言註定要落空

  在回應“中國經濟‘硬著陸’不可避免”的觀點時,徐紹史説,中國經濟具有較強的內在支撐彈性空間和抵禦風險的能力,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具備物質基礎雄厚、市場需求巨大、區域發展空間廣闊、生産要素品質提升、宏觀調控經驗豐富五方面的有利條件,完全有能力使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我們對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

  “我可以説,中國經濟是絕對不會‘硬著陸’的。所謂‘硬著陸’的預言,是一定要落空的。所以請大家放心,不存在這種可能。”徐紹史説。

  針對“中國經濟拖累了世界經濟發展”的觀點,徐紹史説,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增長對全球經濟的復蘇也會發生外溢效應。但是,不存在“中國經濟拖累全球經濟”這樣一種現象。

  徐紹史進而從四個方面闡述上述觀點:第一,中國經濟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還是位居前列的,去年是6.9%,在世界經濟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十分不易;第二,進口方面,雖然金額在下降,但是實物量還在持續增加;第三,對外投資是增長的,去年非金融類對外投資1180億美元,增長了14.7%,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增長了18.2%,這也是貢獻;第四,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徐紹史説,從速度、進口、投資、增長貢獻率,都可以看出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是十分明顯的。“中國經濟拖累世界經濟”這個説法沒有道理,也站不住。不管是國內也好、國外也好,都會客觀地來看待這個問題,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是明顯的,中國經濟絕對不可能“硬著陸”,“硬著陸”這種預言是註定要落空的。

徐紹史答問中國經濟:絕對不會“硬著陸”

中新社記者 金碩 攝

  會否出臺類似2008年4萬億的刺激計劃?

  ——要增加有效投資,來補短板、調結構

  在回答有關“發改委會不會出臺類似2008年4萬億一樣的刺激計劃”這一提問時,徐紹史表示,就投資而言,從需求側來説,這“三駕馬車”首先還是要大力促進消費。同時,還要積極爭取進出口貿易保持一個比較合理的水準。當然,要更好地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增加有效投資,來補短板、調結構,這也是我們政策工具箱裏的一項政策。

  徐紹史介紹,今年需要更好地增加有效投資。最重要的還是政府的簡政放權,更好地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取消和下放審批權依然有空間,簡化程式、優化程式也依然有空間,這些工作都需要進一步推進。

  徐紹史強調,還要做好投資項目的儲備。“我們現在做了重大項目庫,做了三年的滾動投資計劃安排,也就是幹著今年的,備著明年的,看著後年的,想著大後年的,使投資更有針對性,更加有效。”

  徐紹史進一步強調,要優化政府投資結構。牢牢抓住一些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著力調結構,補短板,重點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糧食水利、中西部鐵路、科技創新、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以及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等,還有脫貧,特別是異地搬遷脫貧。

  此外,徐紹史還表示,要進一步用好專項建設基金這個政策工具,這是投資當中的一項新的政策工具。

  “做好投資工作,還要不斷拓寬思路,投資應該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徐紹史指出,投資在當前是有穩增長的作用和功能的,但同時又應該能有效補短板、調結構、培育新動能,這樣才能更好發揮有效投資的作用。

  就業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化解過剩産能絕對不會出現第二次下崗潮”

  面對記者“就業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的問題時,徐紹史表示,就業問題是最大的民生問題,因為涉及到收入,又直接影響到消費,因此廣為關注,特別是提出了要化解過剩産能,社會上乃至境外都有一種看法,説可能會引起第二次下崗潮。

  “這個問題需要更深入地來分析,我覺得中國是不會出現下崗潮的。”徐紹史説。

  徐紹史結合以往經驗表示,鋼鐵、煤炭這些領域的化解過剩産能,各地政府並沒有找中央政府,他們想了很多辦法,能夠妥善解決職工的安置問題。

  徐紹史指出,中央也已經拿出一大筆資金作為獎補資金,重點幫助國有企業安置這些困難職工。請同志們相信,有中央政府的指導,有各地政府的精心安排,化解過剩産能絕對不會出現第二次下崗潮。

  在徐紹史看來,中國的就業問題應該是比較樂觀的。原因在於,一是有些企業採取措施來穩崗,二是中國經濟總量在不斷擴大,三是第三産業吸納就業能力更大,四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五是勞動力在企業地區間、行業間的流動越來越快,勞動崗位的匹配也越來越快、越來越準。

徐紹史答問中國經濟:絕對不會“硬著陸”

中新社記者 金碩 攝

  國有企業抵制結構性改革?

  ——這個情況是不存在的,國企幹部職工擁護改革

  在回答記者有關“國企抵制結構性改革”的問題時,徐紹史説:“這個情況依我看是不存在的。”

  徐紹史表示,“改革有它的難度,因為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調整,涉及到體制機制的創新等,但我們都是擁護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決定的。”

  徐紹史説,去年是國企改革的方案制定年,制定了三個大的方面的方案,一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二是一些配套的文件,包括改革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強化國企資産監管、國企功能界定和分類等這些具體的指導文件;三是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還有鼓勵和規範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的指導意見。

  徐紹史認為,去年,從方案制定來看,應該説成果是非常豐碩的。實際的改革也已經在展開,特別是央企的改革,國資委管理的央企已經從112家減少到106家了,中遠和中海、招商局集團和中外運長航集團等6對共12戶中央企業進行了重組,而且還選擇了若干個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落實董事會職權的試點,組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試點,等等。

  徐紹史表示,今年是國企改革任務落實年,需要按照去年出臺的這些文件持續推進各項改革和試點。作為發改委來説,要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等等領域牽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試點。廣大國有企業的幹部和職工,以及他們的主管部門都是非常擁護國有企業改革的,積極配合做好改革的各項試點工作和實施工作的。

  “不用擔心,雖會有一定的難度,我們會跟企業共同努力,更好地來推動這些方面的改革。” 徐紹史説。

  一二線和三四線城市房價如何平衡?

  ——要抑制不合理的投機性需求

  在回答“一二線城市房子買不起,三四線城市卻要去庫存”的問題時,徐紹史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確定的供給側結構調整的五大重點任務當中,其中一項就是去庫存,而且這主要講的是房地産去庫存。房地産的狀況,今年年初陸續出臺了一些政策,主要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來滿足剛需。

  徐紹史説,2015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總面積7.19億平米,這個庫存是比較高的。要化解這個庫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幾件事情可以考慮:

  一是積極地化解庫存。首先要加快農民工市民化的進度,來擴大住房的需求。同時加快城市的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等進度,在這個過程當中,儘量比較多地採用貨幣化安置的方式,貨幣化安置可以收購這些存量用房,解決棚戶區居民的搬遷、住處,來解決需要享受住房保障這些居民的需要,這樣有利於化解整個房地産的庫存。

  二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要構建購和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現在國家租房的比重低,需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堅持購和租並舉的方針。

  三是要因地制宜進行調控,因為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最近有幾個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速度比較快,幅度也比較大,這些城市的政府也正採取措施進行調控,比如限購,這是行政手段。還可以採取經濟手段,來調整一些經濟政策。要增加住房供地,加快推進保障房建設和棚改。要抑制不合理的投機性需求。

  “化解房地産庫存這個任務是比較艱巨的,要有耐心,要因地制宜地施策。我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它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徐紹史説。(根據網絡直播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