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少加分 教育顯公平

2016-03-07 10:19:57|來源:長沙晚報|編輯:王瑞芳

  3月5日下午,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河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會議上表示,明年將取消現有高考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加分項目,只保留少數民族、烈士子女等少量加分項目。(3月6日《京華時報》)

  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好消息。若用一句話概括其意義,那便是:減少高考加分,就是增進高考公平。

  必須承認,高考加分政策有著良好的初衷,因為高考“唯分數論英雄”有著顯而易見的缺陷,它只能反映一名考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卻無法全面反映一名考生的綜合素質,更無法展現一些考生的特長。在“唯分數論”導向之下,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素質教育步履維艱。正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改變這種導向,高考才有了各種加分政策,以期糾正應試教育之偏,結出素質教育之果。

  然而,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卻可能是跳蚤。看上去很美好的高考加分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逐漸異化、變味、走形,乃至與初衷南轅北轍。正所謂“興一利生一弊”,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利弊相依的,關鍵要看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就高考加分政策而言,其利是可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唯分數論”,讓綜合素質較高或特長考生獲得優先上大學的機會,但相比而言,其引發的種種弊端更加嚴重和普遍,更加突出和刺眼——如果説高考“唯分數論”是一種較低層次的公平,高考加分政策是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公平,那麼現在的問題是,在一些地方,不僅更高層次的公平如同鏡花水月,連較低層次的公平都屢屢遭到破壞。這自然讓人們無法容忍,他們寧願回歸到“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較低層次公平。

  在這個意義上,大幅度削減高考加分,並非表明高考加分政策一無是處,更不是否定素質教育,而只是“兩弊相權取其輕”的結果。尤其讓人欣慰的是,這次削減高考加分項目沒有拖泥帶水,而是大刀闊斧、快刀斬亂麻,現有高考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加分項目都將被取消,對很多加分項目不惜採取“一刀切”。這是維護高考基本公平的需要,也是對民眾呼聲的誠懇回應。

  減少高考加分,就是增加高考公平,盡可能壓縮加分項目,就相當於將弄虛作假、徇私舞弊、錢權交易的生存空間壓縮到最小。這是一種“釜底抽薪”的辦法,它可能比加強監督更有效,比事後究責更管用。(晏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