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匈塞鐵路調查背後反映出歐盟的中東歐“焦慮”

2017-02-23 14:50:2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匈塞鐵路示意圖(資料圖)

  據英國《金融時報》20日報道稱,歐委會正在調查中國提供貸款的匈塞鐵路的財務可行性,評估其是否違反歐盟關於大型交通項目必須公開招標的相關法律規定。匈塞鐵路被視為塞爾維亞、匈牙利與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也是中國在歐洲的首個鐵路項目。國際輿論由此猜測歐委會調查是否會讓該鐵路項目受阻,並釀成北京與布魯塞爾之間的外交尷尬。

  目前並無直接證據表明歐委會調查是針對中國融資和“一帶一路”項目,從往昔案例、尤其是布魯塞爾與匈牙利的齟齬看,歐委會的介入首先反映的是歐盟面對自身日趨鬆散化、難達合力應對挑戰的焦慮不安。對中國而言,這種焦慮感將是中國對歐投資中不得不考慮的長期因素。

  自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如何採取堅決行動、創造穩定的經濟環境,是歐盟迫在眉睫的命題,高達3150億歐元的“容克計劃”即是這一大背景下的産物。“容克計劃”旨在重振歐洲,行動重點包括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教育、研究和創新等。自“容克計劃”提出之日起,歐盟就表示歡迎第三方投資,這為中歐經貿合作帶來新的戰略機遇,歐盟投資計劃的行動重點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本身也有著深層的戰略契合。然而,從歐盟的頂層設計角度看,歐盟本質上是借投資計劃增加歐盟內部的向心力,通過歐盟層面的協調和歐盟法律框架的約束,鞏固內部認同,推動歐洲一體進程向前發展。

  在這一過程中,歐盟與中東歐國家間的博弈十分微妙,並且導致歐盟對待外部投資的糾結心態。一方面,歐盟深知中東歐國家的政策選擇已經深刻嵌入歐洲一體化進程之中。換言之,中東歐國家普遍高度依賴歐盟市場和資金,歐盟的政策工具和法律框架在中東歐國家的發展轉型中發揮了重要影響力。從原則上説,歐盟的利益與中東歐成員國是利益一致的,對於歐洲次區域與中國等第三方的合作,布魯塞爾總體持支持立場。

  但另一方面,歐盟擔憂中東歐地區對外合作的加強,尤其是機制化合作蒸蒸日上,是否會加劇歐盟內部的“離心”傾向,削弱布魯塞爾作為機制性存在的權能。這一關切始終存在,歐盟甚至擔心結構性基金等旨在扶持歐洲欠發達地區的政策工具會“為他人做嫁衣”,這反而構成了中東歐對外合作的“政治化”干擾。

  對匈牙利而言,這並非歐盟首度對其大型基建項目招標程式發起調查。2014年,歐委會發起針對一項125億歐元的俄資核能核目的調查,認為匈牙利未經公開招標將合同授予俄羅斯運營商,此舉違反內部市場規則。該調查于去年12月終止,匈牙利提出只有俄羅斯運營商可提供必要技術,歐盟接受了這一説法。有評論稱經貿規則上的摩擦是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家與歐盟之間更大博弈的一部分。匈牙利明確拒絕歐盟向其攤派“難民配額”並舉行全民公投,一度被看作是對歐盟凝聚力的挑戰。

  對中國而言,歐盟發起的項目調查是中企紮根中東歐國家、中國投資伴隨“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必須考慮和應對的風險。

  第一,高度關注歐盟及中東歐國家基建投資政策與相關法律。中東歐國家多遵循歐盟法律體系,中東歐地區的歐盟成員國大型基建項目需依照歐盟和本國法律公開招投標,部分項目在受歐盟資助的同時,受歐盟附加條款的約束。可聘請當地專業法律人士,詳細了解和評估合作環境,尤其是法律制度環境,妥善應對投標、審批、執行過程中層出不窮的新問題,降低項目運作成本。

  第二,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標準”轉型。中國高鐵已經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但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仍需面對苛刻的高鐵技術標準與産業體系。如投資中東歐的歐盟成員國需採用歐盟統一標準並被認證。提高核心技術,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標準”轉型,將是未來投資佈局的關鍵。

  第三,堅持務實性、有針對性的合作,以項目示範效應消除歐盟的疑慮。包括匈塞鐵路項目在內的基建項目,一旦建成,將為歐洲內部資源整合及對外合作開拓新的可能。德國、荷蘭、奧地利等國在中東歐已有良好的經貿佈局,中國可以借鑒其先進經驗,探索出更富彈性的合作方式,用實效化解歐盟的戒心。(文/陳晨晨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

標簽:管窺天下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