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四川扶貧已使出洪荒之力

2017-03-09 22:01:0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趙春曉):3月9日是全國人大會議四川代表團開放日,現場採訪的記者中有人曾經採訪過“懸崖村”,於是提問了四川扶貧工作如何壓實責任制、以及如何在2020年實現脫貧目標等問題,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代表回答説,“四川脫貧攻堅已經用盡了渾身解數,使出了洪荒之力。”

  王東明代表首先感謝記者們對貧困地區的關心,他説,“懸崖村”的報道讓他印象深刻。脫貧攻堅在全國如火如荼開展,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挂帥又出征,所以四川省也非常重視,並且在扶貧任務重的地區簽署了軍令狀。

  四川是全國扶貧任務最重的地區之一。據王東明介紹,首先是貧困人口數量大,有750萬之多;其次是分佈範圍廣,涉及183個縣市區;再有就是貧困程度深,在高原藏區、大小涼山,有很多個極貧村。貧困最突出的地方是藏區,這裡交通不便、環境惡劣,多重因素交織在一起造成了現有的狀況, “這裡是扶貧最難啃的‘硬骨頭’。”

  雖然扶貧任務艱巨,但是四川省統一籌劃、整體發力、頻出組合拳,在脫貧的道路上也探索出自己的模式。

  據王東明介紹,首先,四川調配好領導班子、幹部隊伍。他指出,“我們特別設立了‘五個一機制’:每個貧困村有一名責任領導、一個幫扶單位、一名‘第一書記’、一個駐村工作組、一名駐村農技員,讓許多的領導幹部長期奮鬥在第一線。”

  從2015年開始,四川省整體發動各級領導幹部帶隊下基層,地毯式全覆蓋,真正把扶貧工作落實到位。

  第二,扶貧既注重整體推進,更注意突出重點。整體推進説的是為貧困地區人口建檔立卡,不能落下一家一戶;突出重點則是不再局限于一村一戶而更注重片區,如高原藏區、大小涼山地區。

  “懸崖村只是形象的説法,在涼山州有極貧村139個,但情況都不一樣,有的是交通問題,還有資源等其它方面也存在問題”,王東明説。他還提到,針對這些重點貧困地區,資金、物資以及省內外的援助力量都要向這裡集中,“至於極貧村,則採取‘一村一策’的方案,每個貧困戶都有扶貧的具體措施:比如民族地區率先實行了15年免費教育,還有‘9+3’免費職業教育,不能讀高中和大學的學生還可以享受三年的職業培訓”。

  第三,就是既注重“輸血”,又要注重“造血”。力量集中是外部“輸血”,內部就是要激發基層和貧苦地區幹部群眾的內生動力,不能“等、靠、要”,所以我們提倡“四好村”創建,就是要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這裡面既有物質層面的,又有精神層面。

  在回答記者問題時,王東明特別強調“扶貧先扶志”,“我們一定要靠自己的雙手擺脫貧困。”

  四川省的扶貧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剩下的都是“硬骨頭”。“雖然難度依然很大,但是我們時刻不能鬆懈,今年的扶貧任務已經下達,大家也熱火朝天的幹起來了,未來我們將攻堅克難,取得最後的勝利”,王東明自信的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