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谷士欣):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3月10日10時45分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副行長范一飛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有記者問: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産業發展非常迅速,人民銀行也採取了一系列監管措施,包括收緊牌照發放、備付金集中存管等,這些舉措是否限制了這個行業的發展?目前第三方支付産業的整體狀況怎樣?下一步人行還會採取哪些監管措施?
范一飛:支付産業關係到千家萬戶,是一個基礎性的産業,近年來發展很快。隨著産業規模不斷做大,創新産品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從廣義和狹義來看支付産業,廣義的支付産業包括非銀行支付機構和銀行業,狹義的支付産業主要指非銀行。我理解你剛才的問題,主要是講非銀行支付機構一塊。
這幾年隨著行業的發展,確實累計了一些問題和風險,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因為市場參與者眾多,總體而言市場供給和需求有一些失衡,供大於求的情況比較嚴重,所以行業也存在過度競爭的情況。第二,由於各方面原因,包括機構內部內控薄弱、風險管理放鬆等原因,對消費者的保護不夠。兩個突出問題:一是消費者的個人隱私特別是關於支付的敏感信息被洩露,甚至一些信息公開在網上買賣。二是備付金被挪用的情況一度還比較嚴重,有些機構把客戶的備付金拿來炒房、炒股票,甚至用於個人賭博,最後導致損失。往往一個機構出問題可能牽扯到多個地區,消費者的人數可能數以萬計。
針對這些問題,近兩年主要做了幾件事。首先,對前期累計的風險進行化解和處置,儘量幫助消費者挽回損失,為此央行和地方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二是強化基礎建設,把我們領域的基本規矩建起來,這也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因為整個非銀行支付産業的發展是一個新興事物,一開始我們對它作一些觀察,包容它的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以後,對客觀規律認識清楚了,我們再來努力加以規範。這些年我們出臺了網絡支付辦法,推行了賬戶分類制度,對支付機構也實行了分類評級。剛才記者提到對備付金實施集中存管,當然制度已經出臺,第一次存管馬上就要進行。
三是加強監管。又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市場上除了持證的機構以外,還有大量機構無證從事支付業務。到1月份為止,全國清理出239家無證也就是非法從事支付業務的機構,進行了整頓、清理,部分已經移送給公安部門處理。另一方面,對持證的支付機構加強監管,對違規行為敢於“亮劍”,進行處罰。
經過幾方面的努力,支付産業不但沒有停滯,還在快速發展,更為健康地發展。我這裡可以給大家一些數字。從2013年到2016年,支付機構年處理業務量從371億筆增加1855億筆,金額從18萬億元增加到120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71%和90%。其中,網絡支付業務增長更快一些,去年支付機構業務量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02%和87.6%。可以説,我國支付業務的産業規模、普惠程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裏都是比較好的。前不久我參加一個國際會議,會上一些同行跟我講,他們也很希望了解中國在支付産業發展和監管方面的做法。下一步,我們還繼續秉持五大監管理念,把支付行業的監管工作做好。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已經搭建起來了,下一步主要是做好執行工作。
周小川:我補充兩句。一是人民銀行認為科技的發展可能會對未來的支付業造成一些巨大的改變,這個改變是進步,因為帶來很多新的手段。人民銀行高度鼓勵,同時也和各種業界共同合作,把金融科技的發展搞上去。特別強調一點是網絡科技的發展,還有就是數字貨幣的發展,其中也包括區塊鏈等新技術,這些新技術會在未來産生一些當前人們不容易完全想像或者預測到的影響。但同時,像范一飛副行長所講的,既要鼓勵發展,同時也要防範風險,健康發展。其中不健康的行為要不斷規範。當然,也不是説從一開始就去束縛人家的手腳,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大家已經看到一些問題,必須進行規範,包括無證經營問題、侵犯隱私問題、支付産品安全性不夠問題。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一部分支付機構的動機和心思並不是想用新的網絡科技手段把支付搞好,而是眼睛盯著客戶的備付金,覺得那個資金可以拿來賺利差,甚至有的打自己的主意,缺錢的時候從那裏挪用一些,這就是動機不純。我們支持支付業真正把心思都撲在通過科技手段提高支付系統的效率、安全和為客戶服務上,而不是瞄著人家的資金,在那個資金上打主意。我們的有關政策和激勵機制也要實現這樣一點,這對於將來的健康發展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