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草案為信息安全再“加碼” 全國政協委員點讚
全國政協委員尚福林對個人信息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被採集、保存、分析表示關切。喬全興 攝影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喬全興):與每一位中國人息息相關的《民法總則》草案正在接受近三千名全國人大代表的審議,草案中“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這一規定備受關注。多位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採訪的全國政協委員認為,互聯網環境下,社會交往規則發生深刻變化,草案中的這一規定能使法律層面對公民隱私的保護更為系統化,也為未來制定單行法或通過其他方式進一步細化保護措施提供了依據。
不少中國人近年來都接到過各種推銷電話、詐騙電話,對方甚至可以準確地説出自己的名字、職業、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
有民眾説:“有時候收到電話,説是銀行的,實際上是推銷保險的。”
也有人説:“經常有人給我打電話,推銷啊保險啊或者發票啊,我覺得是信息洩露了。我在工商局註冊公司之後,就經常有人給我打電話,平均一個月得有二三十個吧。”
不難看出,普通人對自己的信息是否安全、自己的信息權益能得到怎樣的保護這些問題非常關切。
與世界視野下歷史悠久、廣泛實行的選舉民主不同,協商民主是從中國的土地上生長出的民主形式。在全國政協年度例會期間,22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會通過提案、建議等形式,將民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反映給執政黨和國家機關。在今年全國政協年度例會上,個人信息安全就成為了全國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全國政協委員、原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認為,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人們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被深刻改變,同時,個人信息也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被採集、保存、分析,用戶逐漸成為互聯網時代下的“透明人”。
尚福林説:“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個人信息(存在洩露的風險),你比方説他要收集你的個人信息,過去吃飯是先伸筷子,現在是先照相,照完相發朋友圈,這些微信內容實際上他通過大數據分析以後,都可以變成對你的信用的分析結果。實際上在互聯網裏,你的一言一行、個人行為基本上是透明的。你們大家如果上網,稍微注意一點就能發現,現在網上廣告的推送實際上是非常個性化的,比方説你在淘寶網上看了幾件戶外運動的衣服,然後你就會發現你再點什麼新聞,蹦出來的廣告基本上就是這類廣告,那肯定是有人把你搜東西的這些信息洩露出去了,或者説他在掌握。這類行為是不是合法?是不是侵犯了個人隱私?”
針對這種情況,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當確保依法取得的個人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個人信息。
曾長期從事立法工作的全國政協委員黃建初認為,《民法總則》草案對隱私權等公民權利的保護進一步系統化,保護力度也更大。
黃建初説 :“作為民法總則,我覺得這次很大的一個亮點,就是進一步強調了對公民民事權利的保護,一個是保護權利的範圍擴大了,另外保護的力度也是加大了。但是我要説明的是,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並不是新的,原來《民法通則》就有類似的規定。但這一次的規定進一步系統化了,對權利的保護有進一步的發展,更明確了。”
正像黃建初所説,其實,中國已在多項法律中關注和強化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去年出臺了《網絡安全法》,前年第九次修改《刑法》時也加入了對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五年前中國的最高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就通過了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
為了適應互聯網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需要,《民法總則》草案還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産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全國政協委員、原東方資産管理公司總裁梅興保認為,法律草案體現了時代特徵,還應更具前瞻性。
“應該考慮到新的科技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特別是一些虛擬現實、一些高科技,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應該有一些表述或者描述。比方説胚胎,現在胚胎可以冷凍,過幾年可以激活,要考慮到這些新科技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時候,對民事關係和經濟關係會有一些影響。虛擬現實,人和機器可以對話、人可以和電腦下棋,像這些法律關係,不能用現在的已有的法律來解釋。現在(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間,(法律規定)又不能得非常具體。我的意見是,《民法總則》對這些新的現象要留下一些法律修改和解釋的空間。”
多位接受採訪的全國政協委員告訴記者,將個人信息保護寫入《民法總則》草案,為未來制定單行法或通過其他方式進一步細化保護措施提供了依據。在此基礎上,民法、刑法和其他法律以及法規、規章可從不同角度,更全面地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民法總則》草案要根據全國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進行修改,並於全國人大年度例會結束時予以表決,如獲通過,將成為中國《民法典》的開篇。在中國,選舉、投票等重大決策前,要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多層面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盡可能達成最廣泛共識,這是中國民主的一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