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航空公司能“店大欺客” 怒懟美聯航背後的悲涼
新華網北京4月14日電 美聯航暴力逐客,美國輿論和社交網絡掀起怒懟之潮。連日來,從大報大刊到社交媒體,美聯航被罵得狗血噴頭、體無完膚。
因為,這是一個能夠立即激發人們同理心、同情心的事件;因為,這可能發生在每一名飛機乘客身上。
是的,每一名。
《洛杉磯時報》12日爆料説,不久前,加州一位名叫喬夫·費恩斯(Geoff Fearns)的投資公司總裁全款購買美聯航頭等艙機票從夏威夷飛洛杉磯,登機後卻被告知因機型變更,頭等艙位置不夠,他得讓位給“更重要的人”,否則叫來警察手銬伺候。
好漢不吃眼前虧,他忍氣吞聲改坐經濟艙,夾在一對一路吵架的夫妻中間,事後只得到降艙的500美元差價補償,還有一封“您的惠顧對我們至關重要”的回復。
説起來,機票超售是西方航空業慣例,理論上這可以攤薄機票價格。
因為航空公司普遍超售,有人在登機口眼巴巴等空位,有人意外升艙,有人晚飛幾小時賺筆外快……這些事兒對於在歐美生活並經常出差的人,就算不是親歷,大都也見識過。常買廉價票搭經濟艙的人,有這個心理預期。
但美聯航顯然走太遠,遠到匪夷所思。
首先,機票超售後,被拒乘客通常沒機會拿到座位票和通過登機口,登機後再被無端趕下機,沒人有這種心理準備。
其次,美聯航當時根本沒有超售,而是以此為藉口,要求已登機乘客給本公司機務人員騰位置,也即説謊要求消費者給員工讓道。
再次,美聯航首席執行官的道歉前倨後恭、表裏不一。但凡看到他頭一天聲明裏“重新安置”等另類事實描述,要相信他的真誠,不得不説難度真的很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從美國媒體和網絡評論看,普通人對美聯航乃至整個美國航空業的怨氣和怒氣,還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此次暴力逐客事件,順理成章成為“噴發口”。
的確,美國航空公司對待經濟艙乘客,越來越給人一種雁過拔毛、錙銖必較之感——想選靠窗、靠過道座位,獲得額外伸腿空間,提前登機,吃飛機餐,托運行李,都得另掏腰包。
有報道説,有的航班現在就連座位上方的登機行李艙,也要求乘客另外付費才能使用。
過去,機票超售後,自願改簽的旅客能得到現金補償,現在大都變成有限制條件、猶如雞肋的代金券。
《紐約時報》評論文章説,美國航空業對待普通旅客的方式越來越招人怨恨,“讓消費者感到不舒服如今成為航空業日常運營的標準化程式”。
原因?航空業的壟斷首當其衝。
在共和黨的小布什和民主黨的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航空業經歷一系列大型並購。到2016年,包括美聯航在內的四家航空公司佔據了美國市場69%的份額。在“抵制美聯航”的呼聲中,不乏這樣從現實出發的無奈感嘆:恐怕很多時候沒得選,不想坐也得坐。
航空業“店大欺客”,政府監管鬆馳也難辭其咎。
有文章指出,美國政府一向不願意約束航空業,共和黨政府尤其主張減少政府管制。
就在上個月,美國交通部扣發了一份要求航空公司澄清額外收費名目的建議,還允許航空公司推遲一年公開其不當對待殘疾人使用的輪椅和電動踏板車信息。文章認為,只要缺乏富有活力的市場競爭和勤勉的政府監管,航空公司就敢於這樣粗暴冷漠地對待乘客。
美國媒體還感慨,豈止航空業,在如今的美國社會,普通消費者越來越被漠視,被分為三六九等,得不到尊重關心。
而這一現象背後,是社會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以及權力階層眼睛盯著利益階層,和普通民眾疏離隔膜。面對強大的企業和國家機器,個體生命常徒剩無力感。
眼下,這名遭遇暴力拖拽的乘客已準備將美聯航告上法庭。
許多人覺得他這下可以靠鉅額索賠致富,但他的損失和痛楚有多少人想到呢?
這一事件中,近70歲的老人不僅受到身體傷害、精神刺激和公開羞辱,過往隱私也被統統曝光,平靜生活更是被完全打破。
以這樣的年齡,他還不得不重新建構自己的人生,承受來自熟人和陌生人的異樣目光,這難道不是無妄之災?
在這場災禍中,老人就如美聯航首席執行官後來承認的那樣,“沒有做錯任何事”。
如果換作是你,可會感到悲涼?
從現在和未來,所有在美國搭乘飛機的人,其實都應該感謝他。因為他的拒絕,他們將能避免成為下一個被暴力拖下飛機的無辜者。(記者徐劍梅,編輯林晶,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原標題:為何航空公司能“店大欺客” 怒懟美聯航背後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