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普通人標注的時代經緯
新華社北京5月6日電 題:“一帶一路”:普通人標注的時代經緯
新華社記者趙宇 姬新龍 馮俊揚
老撾哈開村的小姑娘阿諾沒聽説過“一帶一路”。雖然,她的生活軌跡已被這個誕生3年多的倡議改變。
柬埔寨少女林金麗曾以為因病致貧後將面對黯淡的人生。但是,懵懂間作出的選擇讓她綻放出自信的微笑……
“一帶一路”倡議正悄然改變著許多人的生活。
小阿諾補牙
旱季,老撾南芒河邊的村莊酷熱無雨。
外號“小漏斗”的小姑娘阿諾終於敢在哈開村村民面前咧開嘴笑了。
過去兩年多的日子裏,哈開村發生了很多讓人高興的事情,可阿諾連和別人打招呼的時候都不敢笑——要不是那兩顆牙掉了,她早就笑成一朵花了。
三年多前,阿諾跟伯父到河邊打魚,捕上來的大鯰魚奮力掙扎,撞掉了阿諾的半顆門牙。
每年旱季來臨,哈開村的井水都會渾濁泛黃,帶著重重的土腥味。因為水質不好,阿諾上顎的第二顆門牙也出現鬆動。終於,在一個雨後,當阿諾摔倒在泥濘的道路上時,這顆牙齒也脫落了……
這個偏僻的村子沒有牙醫。兩顆上門牙掉了一個半,阿諾説話一張嘴就趕緊閉上,慢慢地笑不出來了。
又是一年旱季來臨,村裏的水又不夠吃了。一天,阿諾看到村長和幾位中國人在村裏的廟宇裏一邊商量一邊用手比劃,滿臉興奮。
第二天,村長告訴大家,在附近南芒河水電站項目施工的中國企業將免費為他們挖一口新井。
不到一個月,4臺電動水泵安裝到位,乾淨的水嘩啦啦地流到了各家水缸裏。阿諾第一次在旱季覺得媽媽燉魚的手藝還是那麼棒。
第二年旱季,中國企業又聯繫了一家醫院,為哈開村的村民做免費體檢。醫生給村民們都檢查了個遍,阿諾也有了意外驚喜:有位醫生哥哥幫她修補了牙齒。這一下,“小漏斗”補上了,阿諾靦腆地笑了。
“還是笑起來比較好看吧,阿諾!”旁邊的村長説。
“反正我以後吃飯再也不怕塞牙了。”阿諾摸了摸嘴巴,咧嘴笑了。
阿諾只是中國企業在海外工程中惠及的數以萬計當地居民中的一位。她不知道,中國企業在走向海外的歷程中積極融入當地社會,努力造福當地民眾,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民心相通的內涵。
艾米爾制皂
初夏,阿勒頗驕陽似火。
道路上飛馳著一輛破舊的貨車,車身上散佈著彈孔和彈片刮痕。年輕的敘利亞制皂工艾米爾·阿尼斯不時看看後視鏡。儘管已用油布和棕櫚繩包紮得嚴嚴實實,但行走在坑洼和破損的道路上,車廂裏近1噸的橄欖皂依然一路搖晃。
突然,一枚炮彈在路邊爆炸,碎片混著石頭瓦礫四下迸濺。艾米爾眼疾手快,猛打方向盤朝另一邊閃避。幸虧,車胎沒爆,車身無礙,一車貨物也沒受到太大衝擊。好在距離拉塔基亞港已經不遠,他松了口氣。
這趟路委實不好走。但現在戰亂不斷,經濟衰退,為了掙到家人的生活費,他必須這麼做。
老闆説,這些貨要漂洋過海,運到中國,一個他從未去過的地方。
約7000公里外的中國天津,李健煒指揮員工將港口新到的貨物拆封分裝。多年以前,李健煒在敘利亞第一次接觸阿勒頗手工橄欖皂,剛一試用就喜歡得再也放不下。2015年年底,他打定主意從敘利亞進口手工橄欖皂,在國內銷售。
夜色中,李健煒眺望海河。這條河通往渤海,從渤海、東海、南海經馬六甲海峽,再由印度洋、紅海,最後抵達地中海的敘利亞拉塔基亞港。
這曾經的海上絲綢之路,如今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在戰火中的阿勒頗,來自天津的訂單支持著艾米爾和他的兄弟堅守家園。
他不知道,敘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正是李健煒身後的那個國家。
林金麗求學
雨季,金邊小雨淅淅。
林金麗合上《論語》,緩步走到窗邊,極目北望。
林金麗出生於柬埔寨幹丹省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耳濡目染,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命運弄人。初二時的一場重疾讓她被迫休學,一休就是5年,燦爛的笑容從臉龐上一點點消失。
後來,病情雖有所好轉,但家裏也因為給她治病而陷入貧困……
聽父親説,家鄉來了很多中國人投資建廠。如果能在廠裏做一名翻譯,也算體面。在父親的建議下,小姑娘選擇了鄉里的華校小學,開始學習漢語。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長大後,每每憶及跨進華校小學大門的那個場景,林金麗總會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由此,她按下了別樣人生的“啟動鍵”。
從華校小學,到遠近聞名的金邊端華學校,再到金邊皇家大學中文系,對漢語的喜愛讓她的學習成為一種樂趣、一份自信、一片希冀。
由於學業優異,林金麗的大三和大四被安排到中國雲南大理大學完成。兩年間,她學到更多,也想到更多。何不讓更多的柬埔寨同胞有機會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改變命運?
學成歸國,一番艱難之後,“培德漢語學校”在家鄉應運而生。當年曾品味絕望的小姑娘,如今成了校長,在150多位學員面前綻開自信的微笑。
“如果當初沒有邂逅漢語,我現在可能是一名女工,或者是餐廳服務員。”
她不知道,全球140個國家(地區)有500多所孔子學院和1000多所孔子課堂,註冊學員有500多萬人。
鐵木爾習武
冬日,阿拉木圖白雪皚皚。
一記金剛搗碓後,白衣飄飄的鐵木爾完成收勢。結束太極拳訓練,他健步走出“奧林普”練功房,回頭瞥了一眼大門上方的宣傳海報,海報上以漢唐LiSu 寫就的“功夫”兩個字遒勁有力。
年近50的鐵木爾,在哈薩克斯坦武術界曾是一名響噹噹的人物。哈全國武術比賽冠軍、亞洲武術比賽冠軍、世界武術錦標賽獎牌得主、哈國家武術隊教練……一大串沉甸甸的頭銜,隱匿在這位哈薩克男子精悍的身軀和鷹隼一般的眼神裏,他是中國武術海外落地開花的真實寫照。
蘇聯解體後,剛剛獨立的哈薩克斯坦一度陷入經濟困境。因生活所迫,鐵木爾淡出教練生涯,但習武已成為習慣,每天兩小時訓練,幾十年雷打不動。
如今,鐵木爾是“今日哈薩克斯坦”通訊社社長兼總編輯。“如果不是中國武術,我早就被工作壓垮了。”
近幾年來,鐵木爾發現,身邊的親友同事去中國旅遊、購物和接受醫療服務的越來越多,來哈的中國公司和遊客也越來越多,中國武術熱悄然升溫。
“市中心的幾個健身俱樂部開設了中國武術班,他們非讓我去當教練。一些練習傳統摔跤的哈薩克少年開始跟著我習武。你看,室外冰凍三尺,俱樂部裏卻熱火朝天。等開了春,我們還要在市中心廣場上舉辦武術表演賽。在中國武術‘入奧’之前,我們還來得及交答卷。”重出江湖的鐵木爾一臉篤定。
他或許還不知道,除了中國武術,中醫、書法、京劇等越來越多的中國國粹早已走出國門,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無數平凡人的生活帶來不平凡的色彩。
四季輪迴,週而复始。當古絲綢之路的歷史基因還在鐵木爾們的血脈裏流轉傳承,一個形態、內涵、維度、範疇和理念已超越古絲路的全新倡議應運而生。
2013年9月7日,就在鐵木爾的祖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從此拉開共建“一帶一路”的世紀大幕。(參與記者:周良、王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