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進森(資料圖)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魏為、盧倩樺):原越南社會科學院中國問題研究所所長杜進森23日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共十九大報告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對中國今後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位中國問題專家仔細研讀了習近平所作的報告,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出了中國共産黨領導集體的智慧。
杜進森認為,在國內外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背景下,過去五年,中國仍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他説,“中國經濟年均增長保持7.2%的高速;物價水準穩定在2%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4%;超過6000萬貧困人口脫貧;每年解決約1300萬人就業;鐵路、高速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取得快速發展,既有利於各地區之間的互聯互通,又為人民提供了便利;中國的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中國經濟的發展為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改善人民生活創造了條件,同時有利於世界各地區的共同發展。”
對於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杜進森認為,這是一個新的戰略,為近6億人口的中國農村規劃出未來發展藍圖,這對解決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的“三農”問題具有重大意義。杜進森分析指出,“只有農民生活達到小康,中國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鄉村振興戰略的切實有效實施,將有利於增強農民群眾對黨的信心,同時也有利於鞏固中國共産黨長期執政的階級基礎。因此,這是一個既有實踐意義,又有深刻理論意義的戰略。”
杜進森注意到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他認為,這是中國對當前社會主要矛盾分析的一個重要的、新的認識,是完全正確的判斷。36年前,中國共産黨第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了當時中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經過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依靠中國共産黨領導各族人民不懈奮鬥,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中國的國家形象和中國人的形象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他説,“中國人已經解決了溫飽這一基本問題,正在步入全面小康社會。然而,中國的發展還存在著一些阻礙,例如發展不平衡、不和諧、不充分、不可持續。因此,正如習近平在報告中指出的: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與當前中國社會實踐相符合的、完全正確的論斷。”
對於習近平在報告中首次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杜進森認為,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對中國共産黨以往領導集體思想和觀念的繼承和發展,同時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實踐,並概括成為理論。這一新思想符合新時代的具體歷史條件,因此,需要中國共産黨長期堅持。
對於報告中提到的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杜進森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説,“要完成上述目標,中國共産黨首先需要做好黨的建設工作。黨建不僅要重‘量’,也要重‘質’,要建成一個道德、文明、創新、對歷史使命滿懷擔當的政黨;其次,要繼續推進政府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衝破某些利益集團的阻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有效落實新的發展理念;第三,要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創造一個政治民主和法制保障的環境,激發社會各階層人民的創造力;第四,注重人民的素質教育,注重中國的國家形象和文化軟實力。第五,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遵守《聯合國憲章》以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值得世界各國信任的合作夥伴。”
杜進森相信,中國未來的發展將給世界的發展提供機遇,各國人民也能夠分享到中國的發展所帶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