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在我們奮力奔向小康社會的征程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要解決這個問題,打贏脫貧攻堅戰,補齊小康建設短板,是其中一項必須要完成的重點工程、必須要啃的“硬骨頭”。
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從中央到地方,主動加壓、主動發力,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其中,2016年,全國9個省區市的28個貧困縣順利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退出貧困縣行列。這是1986年國家設定貧困縣31年來,歷史上第一次實現貧困縣數量的凈減少。
在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還有龐大的貧困人口亟待脫貧,還有許多貧困地區亟待脫貧摘帽。尤其是,當前容易脫貧的已經解決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大多是居住在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地區的深度貧困人口,脫貧的內生動力不足。從現在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2020年還有3年時間,脫貧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必須全力以赴,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在取得決定性進展的基礎上,十九大為下一階段打贏脫貧攻堅戰做了具體部署,脫貧攻堅戰進入關鍵階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扶貧脫貧要繼續做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篇大文章。“精準”就是要解決好“誰貧困、扶持誰”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6月在貴州考察時,對扶貧工作提出“六個精準”的基本要求,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這成為我們扶貧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方式。堅持“六個精準”,在扶貧工作中從“大水漫灌”變為“精準滴灌”,就是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施策,從一戶一戶做起,再由點到面,由量變到質變,提高扶貧脫貧效果。
扶貧脫貧要紮實推進,講究實效。健全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扶貧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實際情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也就是,發展生産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多策並舉,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到實處。同時,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提高貧困人口的生産勞動技能,培育脫貧的內生動力,在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支持下,貧困人口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並走上致富之路。
扶貧脫貧要善於發揮全社會齊心協力扶貧的合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主體是黨和政府,但從根本上實現貧困人口的穩定脫貧,除了黨和政府必要的財力、物力等政策支持,還應在黨和政府扶貧政策的推動下,不斷加大全社會力量扶貧的力度。在扶貧政策的引導下,富裕地區與貧困地區形成結對幫扶的扶貧協作關係;鼓勵企業在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吸納貧困人口就業,發展當地特色産業,使扶貧工作由“輸血”向“造血”轉化;鼓勵社會團體、個人參與到扶貧工作中,從而形成全社會大扶貧的格局。對於參與扶貧的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可以考慮給予一定的財稅優惠政策待遇。
扶貧脫貧要經得起檢驗,得到廣泛認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不是做到貧困人口脫真貧、真脫貧,貧困縣是不是脫貧摘帽,還必須做到脫貧驗收精準。要堅持精準的脫貧標準,做到脫貧到人到戶,對於貧困發生率必須低於2%(西部地區低於3%)、脫貧人口錯退率必須低於2%、貧困人口漏評率必須低於2%和群眾認可度必須高於90%這四項指標,其中任何一項指標不達標的貧困縣,堅持不予退出,使扶貧脫貧工作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總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環,是兌現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的重點工程,必須眾志成城,群策群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奔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張德勇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