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 冰
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入關鍵之年。站在關鍵歷史節點,怎樣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怎樣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怎樣確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減?連日來,代表委員圍繞政府工作報告,認真審議、熱烈討論。(3月8日,新華網)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新鮮出爐,再次彰顯了執政為民的初心。在報告中,輝煌的成績鼓舞人心,雄偉的藍圖催人奮進,那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情係民生、溫情滿滿,釋放出的深化改革、穩定預期、提振信心的信號,不僅讓人充分感受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也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無限的期盼。
成績來之不易,要保持戰勝各種困難挑戰的堅定意志和能力。翻開政府工作報告,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6%,總量突破90萬億元,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人,全年為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這一個個具有“含金量”的成績單令人振奮,勾勒出了2018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成就。然而,我們不能因此就低估面臨的形勢困難,更不能驕傲自滿、止步不前。正如不少代表委員所表示的那樣,去年我國發展面臨多年少有的國內外複雜嚴峻形勢,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從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多邊主義受到衝擊,國際金融市場震蕩,乃至中美經貿摩擦,到面對經濟轉型陣痛凸顯的嚴峻挑戰,新老矛盾交織,週期性、結構性問題疊加,等等。這一切都表明,我們今後面臨的環境將更複雜更嚴峻,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將更多更大。正所謂,思危方能居安。唯有勇於擔當,不懼困難,直面挑戰,做好打硬仗的充分準備,中國的發展才能不斷突破“自我”,迸發出更為強大的活力。
使命重任在肩,要堅定在高品質發展道路上闊步前行的信心。政府幹的,都應是人民盼的。在2019兩會熱點調查中,社會保障、教育改革、健康中國、脫貧攻堅、收入分配、住房制度等民生話題成為十大熱詞,反映了群眾最直接、最真實、最有感觸的期盼,這無疑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提高6000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準……從這些“硬指標”中不難看出,黨和政府下大力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決心清晰可見。因此,越是面臨經濟下行壓力,越要堅定在高品質發展道路上闊步前行的信心和決心,不斷加大政府“放權”力度,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用政府的“緊日子”換來百姓的“好日子”。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凝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薄偉力。
未來大有可為,中國必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唯有奮鬥,才能成就歷史;唯有實幹,才能創造未來。在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中,無論是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堅持創新引領發展,還是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都傳遞著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好聲音。當前,世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擁有著足夠的韌性、巨大的潛力和不斷迸發的創新活力,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雖然我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困難較多,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任務仍然繁重,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食品藥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群眾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但正是因為這些挑戰、這些不滿意,在時刻倒逼著我們不斷把挑戰變為機遇,把“不滿意”幹成“滿意”。所以説,未來的中國大有可為,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一定能激發出人民群眾無限的創新創造潛能,中國也必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為政以公,行勝於言”。困難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動搖,幹勁不能鬆懈。新的一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我們要以愈發飽滿的熱情、更加積極的作為,埋頭苦幹、奮力前行,帶著人民的期盼推動改革向前發展,努力幹出無愧於人民的新業績,邁步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王 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