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副校長張鳳寶。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蕾、史靖洪、張晗):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這已經是“雙一流”連續第五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圍繞如何推動“雙一流”建設,進一步加快建設高水準本科教育,使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正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一些委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毫無疑問,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高等教育經歷了從恢復到發展、從精英教育轉為大眾化教育、從改革創新到走向一流的深刻巨變,為國家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撐。與此同時,由於高等教育底子薄,以及教育規模持續擴張,使高等教育的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學科和專業結構失調、師資數量不足、實踐環節弱化等問題。
為了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中國政府近年出臺了一系列文件: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2017年9月,首批137所“雙一流”高校建設名單公佈;2018年9月,中國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快建設高水準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政府工作報告則連續五年提到“雙一流”建設,凸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天津大學入選首批“雙一流”大學建設名單,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副校長張鳳寶認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大學必須把辦學的精力集中到本科教育上,引導高校教師將科研資源轉化為優質教育資源。張鳳寶説:“學校的書記和校長、教師的精力要首先集中在本科上,你不能把教學當作一種副業,而把科研、把指導研究生當作主業,因為本科的基礎地位意味著學校的資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比如説各種實驗室都要對本科生開放,使得本科生提前融入教師的課題,接受一些創新創業的培養,這些都極大地提升了學校對學生的吸引力。”
張鳳寶還表示,天津大學要求教師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業動態體現在教學內容中,不能把教學和科研做成兩張皮,要形成“科研反哺教學”,或者科研和教學融合。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
興國必先強師,教師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認為,提高教師隊伍水準需要給教師足夠的開放性和教學壓力,同時要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汪小帆説:“我們現在特別關注的就是怎樣能夠讓青年教師在我們自己的這個土壤裏面成長為具有較高水準的教師,要確確實實以人才培養為中心,這是大學最重要的功能。”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要給創新團隊更大的自主權。汪小帆介紹,正是得益於政府簡政放權,給創新團隊更多自主空間,才讓青年教師獲得了更多自我提升的可能性。汪小帆説:“比如我牽頭的一個上海市戰略創新團隊,規定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必須佔到三分之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的青年教師能夠專心致志地去做學術研究、做教學,這是最主要的目的,他不需要再把太多的精力花在其他的方面去。”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大學校長趙躍宇。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大學校長趙躍宇表示,大學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學本領、增長才幹上,辦學的出發點和著力點都應該放在學生身上,這才是根本。為此,該校出臺了關於加快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的意見,堅持以學生為本,嚴格課程管理,希望扭轉“大學嚴進寬出”的錯誤觀念。他説:“從學生進到大學之後,在學習上要對他好一點,不是説讓他輕鬆及格,而是要讓他難及格,要讓他不達到標準,不能畢業。2018年我們學校不能夠在6月份正常畢業的學生超過了20%,在國內來説就很大了。但是我覺得這個對學校的聲譽也好,對學生自己成長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朱志遠。
推動高等教育改革,不僅要堅持紮根中國辦大學,還要進一步融通中外,不斷提高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朱志遠説:“在學生的培養方式方面,包括學生的專業課的課堂教學,還有基礎自然科學的通識教學,我們是跟國際接軌的。就是説學校的定位要國際化,將來我們要培養能夠在國際上參與競爭的下一代的年輕人,這是學校的使命。”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