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丨    外眼看兩會    丨    帶著問題上兩會    丨    直播兩會    丨    代表委員之聲    丨    專家評兩會

【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兩會“匯”人心

2019-03-18 08:02:12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 編輯: 楊玉國

  【編者按】又是一年春好處,奮進逐夢正當時。伴隨著新時代的春風,2019年全國兩會落下帷幕。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六到團組,語重情長,惠及百姓民生;言之切切,匯聚人心民意;諄諄囑託,描繪綠水青山。這些暖心話語和難忘瞬間既飽含著習近平對人民的真摯感情,同時也凝聚著大國領袖的治國智慧。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兩會特別欄目《一枝一葉總關情》推出系列特稿,與您一同重溫習近平的兩會時間。

【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兩會“匯”人心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現場。

  一切歷史,由人民書寫。

  正如習近平2019年新年賀詞中堅定有力的話語:“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人民是我們執政的最大底氣。”

  “兩會時間”,在中國政治坐標係中具有特殊意義。不同黨派、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信仰的中華兒女匯聚一堂,為國家更美好的未來出謀劃策,為改革發展尋找“最大公約數”,為我們的共同家園描繪美好藍圖。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六下團組,與代表委員圍桌共坐、傾心交談,以家國情懷感染人、以堅定信念鼓舞人,畫就新時代最大同心圓。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

  3月4日,習近平來到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聯組會現場。

  這距離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僅一天。

【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兩會“匯”人心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

  習近平微笑入場,與委員們熱情握手。會議現場暖意融融,田沁鑫、鄧純東、陳力、王學典、王春法、李大進、馮遠征、李前光等8位委員分別作了發言。

  習近平回應他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

  一語道破了文藝創作和社科研究的本質。

  2019年是個特殊年份,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70華誕,脫貧攻堅進入即將收官的關鍵之年,國家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中華民族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但同時我們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在增加: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世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發展環境日趨複雜……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怎樣把全國上下的精氣神兒凝聚起來,在整個社會形成“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的強大合力,文藝和社科工作發揮著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此行的目的情真意切:“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匯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廣泛凝聚共識、不斷增進團結。”

  習近平叮囑大家,要“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要“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

  來自文藝界別的呂逸濤委員回憶起當天的情形,依舊心潮澎湃:“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立足現實、紮根人民,講述當代中國人的追夢故事,講述這個偉大時代發生的歷史巨變。”

“把工作做到廣大台灣同胞的心裏”

  台灣與大陸,一衣帶水。一灣海峽,隔不斷血濃于水的親情。

  福建地處祖國東南方,與台灣僅一水之隔,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一直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

【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兩會“匯”人心

  3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的審議。 

  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專門就做好對臺工作發表重要講話。

  “把工作做到廣大台灣同胞的心裏。”習近平叮囑代表們要“增進台灣同胞對民族、對國家的認知和感情”。

  這與他兩個多月前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的講話一脈相承。當時,習近平飽含深情地説:“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

  習近平的要求提得很細緻,他在福建代表團強調:“要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他要求:“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以人民為中心。”這句在中國發展實踐中激蕩起無窮偉力的話語,在台灣同胞心中同樣留下了深刻印記。

  張陽揚是台灣金門人,在廈門求學生活工作多年,“早已把這裡當成第二故鄉”。習近平講話中的“家園”二字深深觸動了他的心扉。    

  在兩岸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新黨主席郁慕明,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了“橋”:從地理上説,福建離台灣最近,尤其從金門到廈門很方便。大家最關心的還在於通橋,最好能直接有一座橋梁。

  橋,是道路,也是象徵,打破了地域阻隔,也連結了兩岸人民的心: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台灣同胞定然不會缺席。

“匯集和激發近14億人民的磅薄力量”

  今年全國兩會的一個細節頗讓人印象深刻。

  在河南代表團,李連成代表特別回憶了五年前習近平在河南蘭考同大家一起召開的座談會,並真誠地説道:“總書記走群眾路線,我李連成只有一個理解,群眾反對啥我就不幹啥,群眾擁護啥我就去幹啥,我認為這也是走群眾路線了。”

  質樸的語言,卻道出了一位人大代表對於中國民主制度最真切的理解。

  兩會制度,正是匯聚黨心民意、連通國計民生的橋梁紐帶,也是我們踐行群眾路線的真實寫照。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兩會期間聽民聲、匯民意、聚民心,習近平率先垂范。

  團結少數民族,他強調“要紮實做好各項工作,確保經濟平穩運行,打好脫貧攻堅戰,穩步提高民生保障水準,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凝聚民企力量,他要求“營造有利於企業家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幫助民營企業實現創新發展”。

  關心老區蘇區,他叮囑“要飲水思源”,“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

  ……

【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兩會“匯”人心

  3月1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閉幕會。

  “要戰勝前進道路上的種種風險挑戰,順利實現中共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匯集和激發近14億人民的磅薄力量。”如今,再回看習近平今年全國兩會第一次下團組時這句意味深長的話,令人心潮澎湃。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在習近平的殷殷囑託中,我們獲得了再出發的力量和精神。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我們堅信,只要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只要苦幹肯幹、堅韌勤勞,多少坎坷都能踏平成大道,多少艱險也能勇往向前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