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里”
2020-06-01 10:26:18來源:求是編輯:張群

  “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脫貧攻堅“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積極做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問題,把脈難點、辯證分析,開出一系列極具針對性的良方,極大激發了廣大幹部群眾在疫情防控形勢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幹勁。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牽涉到方方面面,但補短板是硬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更重要也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如果在總量和速度上達標,但人民群眾關心的貧困、污染、民生等短板問題沒有解決好,就不能説真正實現了目標,就會影響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國際社會的認可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什麼補短板、補什麼、怎麼補”等問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明瞭工作著力點。

  《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一文,是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4月22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刻闡述: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進展;

  二是正確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短板問題;

  三是下一步重點任務和工作要求。

  這篇重要文章肯定發展成就、闡明思想方法、聚焦明顯短板、提出任務要求,為實施精準攻堅、跑好“最後一公里”提供了科學遵循。

  一年多來,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全國上下奮力拼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不斷找差距、補短板,使各項工作取得扎紮實實的成效,為今天向終點衝刺打下了更為堅固的基石。當前,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這篇重要文章和相關重要論述精神,對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凝心聚力攻克難關,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目標已經基本實現

  “得知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鄉親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我感到很高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近年來,多個少數民族先後實現整族脫貧,這是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勉勵鄉親們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鬥,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里”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縣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全縣有毛南族6.45萬人,佔全國毛南族總人口的70%左右。2020年5月,環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綜合全國毛南族脫貧情況,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圖為環江縣全貌。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攝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毛南族的滄桑巨變,折射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自改革開放之初提出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以來,我們黨緊緊扭住這個奮鬥目標,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棒接著一棒跑,取得顯著成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對這個“歷史性成就”作出重要判斷——“總體而言,我國已經基本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成效比當初預期的還要好”,並從三個方面科學充分地闡明瞭依據。

  一是綜合發展指標大幅躍升。習近平總書記重點列舉了3方面指標:看經濟實力,2018年我國經濟總量突破9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折合約9770美元,在中等收入國家中位居前列。看人類發展指數,2017年在世界189個國家和地區中,我國位居第86位,是聯合國引入這一指數以來,世界上唯一一個從“低人類發展水準”躍升到“高人類發展水準”的國家。看城鎮化率,2018年我國城鎮化率接近60%,高於中等收入國家52%的平均水準。

  二是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習近平總書記重點列舉了4方面成就:從脫貧攻堅看,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減少到2018年底的1660萬,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成效舉世公認。從收入水準看,我國形成了超過4億人的、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從消費水準看,2018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已降至28.4%,達到了聯合國劃分的富足區間。從生活條件看,家電全面普及,2018年全國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為33輛,高於新加坡和中國香港;2017年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為36.9和46.7平方米,高於一些發達國家。

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里”

  疫情期間,各方面合力攻堅,保障藏北偏遠牧區的孩子們在家上好網課。圖為2020年3月6日,西藏自治區當雄縣烏瑪塘鄉巴嘎村的孩子在上網課。 新華社記者 孫非/攝

  三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顯著改善。習近平總書記重點列舉了3方面成就:從教育看,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正在由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毛入學率2018年已達48.1%,總體水準躍居世界中上行列。從社會保障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均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5歲提高到2017年的76.7歲,比世界平均預期壽命高4.2歲。從基本公共服務看,2016年我國就實現了農村居民100%接入電力,2015年農村居民飲用安全水源的人口比例達95.8%,均遠高於87.4%和71%的世界平均水準。

  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就,這是中華民族對人類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贏得了國際社會普遍讚譽。“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中國在可持續發展、綠色增長、減貧等方面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成功範例”;“中國的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國際社會普遍稱讚中國的發展成就,認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的“優等生”。

  把握好“三個關係”

  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總是根據人民意願和事業發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鬥目標。提出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以來,根據實踐的發展、認識的深化,我們黨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團結帶領人民為之不懈奮鬥。

  黨的十八大根據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進行了充實和完善,提出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準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新要求。這些要求,與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和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新要求相銜接,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相一致,符合實際、順應民意。

  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重申這些要求,指出“黨的十八大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這就是我們的衡量標準”,並從把握好整體目標和個體目標、絕對標準和相對標準、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三個關係”,對如何準確理解這一標準進行了深刻論述。

  一是“把握好整體目標和個體目標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整體目標,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並不意味著所有地區、所有市縣、所有人屆時都要翻番,更不意味著不同區域、不同人群屆時都同步達到全國平均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從國情出發,尊重客觀規律。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城鄉、區域、人群之間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實現了全面小康,也會有差別,不可能是同一水準。

  二是“把握好絕對標準和相對標準的關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中,有的是絕對指標,也有不少是相對指標。比如,脫貧就是絕對指標,是指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達到這個標準,對貧困人口來説,就是“兩不愁三保障”,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再比如,環境改善方面,要求劣V類水體比例低於5%是相對指標,這類指標要立足發展階段和實際持續改善。

  三是“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的關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客觀目標與主觀感受的辯證統一,既要有定量分析,也離不開定性判斷。比如,從定量分析看,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的主要指標任務,也就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但從定性判斷看,就要看人民群眾是否真正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如果各項量化目標實現了,但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狀態和現實獲得感並沒有體現出來,全面小康就不能説是實打實的,也很難得到人民認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的:“我們追求的是經濟的科學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追求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美好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三個關係”,是從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得出的規律性認識,對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

  精準聚焦短板

  明確衡量標準、正確把握關係,目的在於找準短板弱項,明確工作重點。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從人群、區域、領域三個方面,對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進行了認真梳理。

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里”

  近年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深入推進,藍天保衛戰取得積極成效。這是2020年5月23日拍攝的北京城區,城市天際線與藍天白雲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新華社記者 孟鼎博/攝

  “從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殘貧困人口。”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也是最突出短板。我國脫貧攻堅雖不斷取得決定性成就,但任務依然艱巨。從2019年初的情況看,對照“兩不愁三保障”,看不上病和看不起病、貧困家庭孩子輟學、部分貧困人口仍住危房、還有100多萬貧困人口沒有解決飲水安全等4個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

  “從區域看,主要是深度貧困地區。”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雖然城市和鄉村、不同區域承擔的主體功能不同,不能簡單要求達到同一發展水準,但應當實現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準大體相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三種情況,一是“三區三州”地區脫貧攻堅任務最重,是“短板中的短板”;二是“三區三州”以外的中西部地區深度貧困縣貧困人口比例大,基礎設施等條件薄弱;三是部分已脫貧摘帽但返貧風險較大的地區,脫貧成果有得而復失的隱憂。

  “從領域看,主要是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短板明顯。”在生態環境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重點地區大氣污染治理、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城市黑臭水體、農村環境臟亂差等突出問題。在民生保障特別是基礎設施通達水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方面,總書記指出了貧困地區教育和醫療底子薄弱、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狀況較差等突出問題。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是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重點。對此,總書記強調,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有待進一步防控和化解。

  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短板問題往往是最深層最困難的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聚焦短板、精準攻堅。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緊緊扭住短板問題,詳細部署了下一步的重點任務,強調要“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習近平總書記著重提出三項要求:一是要一鼓作氣、連續作戰。脫貧攻堅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最要緊的是防止鬆懈、防止滑坡,必須鼓足幹勁,盡銳出戰。二是要避免浮躁情緒,堅持目標不變、靶心不散,把扶貧工作重心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三是要堅決克服“數字”脫貧、“指標”脫貧等問題,有效防止脫貧戶返貧和邊緣戶掉隊。

  “解決好重點地區環境污染突出問題”。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到2020年的階段性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從兩個方面細化任務:一是著重抓好京津冀等重點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加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治理“散亂污”企業,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抓緊解決城市黑臭水體、垃圾處理等城市環境突出問題。二是全面開展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加快民生領域工作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重點部署了三項任務:一是加大對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育幼養老等方面投入,解決好部分群眾上學難、看不起病、住危房等急迫的現實問題。二是加強農村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危房改造,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三是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和後續産業發展、社會治理有機統一。

  “健全社保兜底機制”。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強調了兩個方面:一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老弱病殘等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確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線。二是把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保障範圍,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機制,解決好因病致貧問題。同時,要堵塞漏洞,防止騙保和養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總書記強調“要做好對因疫致貧返貧人口的幫扶,密切跟蹤受疫情影響的貧困人口情況,及時落實好兜底保障等幫扶措施”,“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充分彰顯了人民至上的情懷。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證。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明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各級領導幹部要咬定目標、真抓實幹,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不懈奮鬥。”

  一是因地施策,精準發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地發展水準有差異,工作也應各有側重。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特別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深度貧困地區,“要繼續集中優勢兵力堅決啃下硬骨頭、完成硬任務”;對中西部發展水準相對好些的地區,“要按照既定部署完成剩餘脫貧任務,鞏固脫貧成果,增強可持續性”;對東部一些發展水準較高的地區,“要在目前發展基礎上向基本實現現代化發力,同時持續做好東西協作扶貧和對口支援工作,這也是硬任務”。

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里”

  2020年5月,四川涼山“懸崖村”——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走下鋼梯,開始搬遷至縣城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下山時,在鋼梯坡度較陡的地方,村民們往往需要轉身面向崖壁,以保證安全。圖為5月13日,51歲的莫色達體背著行李通過坡度最陡的幾段鋼梯。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二是辯證全面,實事求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我們取得了偉大成就,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要引導全社會正確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客觀真實反映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防止不切實際吊高胃口,避免盲目攀比。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形成良好預期,凝聚決勝全面小康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發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的號召以來,經過全黨全國艱苦努力,當前“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已基本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進展順利,污染防治取得明顯成效。但要看到,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多影響,我國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的任務仍然艱巨。比如,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金融領域風險隱患仍然存在,等等。現在已到了決戰決勝的最後衝刺階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在已有成就的基礎上更加奮力拼搏,一鼓作氣,堅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

  過上全面的小康生活,這個穿越無數苦難與輝煌的夢想,中國人民今天已經觸手可及。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中國人民一定能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里”,並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