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地評線】多彩時評:過端午 憶屈原 話廉潔
2020-06-25 19:54:22來源:多彩貴州網編輯:靳松

  時刻將“廉潔”二字深深地銘刻在心間,學習屈原修明法度、德政惠民的民本思想;修身勵志、廉政清明的高尚品德,要從“一念入微處”做起,明察之、慎思之、勤改之,做端午廉潔文化的傳承者和以芷蘭之香抵禦污穢之風的品格的繼承者。

  作者:周圍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但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有唐代文秀《端午》詩這樣寫道:“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流傳著一首《粽子歌》,歌中唱道:“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潔白,半世熬煎。”雪白的糯米和青青的粽葉,象徵著屈原清清白白、坦坦蕩蕩地度過清貧廉潔的一生;紅豆和紅棗,象徵屈原對楚國的一顆赤子之心;粽子的棱角,象徵著屈原剛直不阿的性格。一顆小小的粽子,充滿了人們對屈原深深的敬意。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對後世詩歌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最早提出“廉潔”的人。據郭沫若先生考證,“廉潔”一詞最早出現在屈原的作品《卜居》和《招魂》中:“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司馬遷在其所撰寫的《屈原列傳》中這樣描述屈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屈原的詩詞提倡了公正廉潔的思想。他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他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姦佞的小人。這種“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使現實中的忠奸、美醜、善惡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詩人廉潔公正的思想。

  屈原的詩詞表達了廉潔奉公的情懷。既有“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是以規矩繩墨比法度紀綱,有表達謙虛謹慎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術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有提倡道德修養的“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大兮”,也有膾灸人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詩詞傳遞了濃濃的正能量,激勵了數輩的人們。

  屈原不僅在詩詞中表達了“廉潔”,而且也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廉潔”。屈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管理內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排擠譭謗,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屈原被放逐後,“遊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這時他遇到了漁父,屈原抒發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悲憤,漁父則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來安慰屈原。然而屈原就是這樣一個英雄,錚錚鐵骨,信念堅強,不畏強權,他既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中那樣憂國憂民,又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中那樣堅貞不屈。西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無論風雨,不管磨難,祖祖輩輩都懷念祭奠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頌不完的千古名句,道不完的思念情,説不盡的廉潔心。人們之所以紀念屈原,其實質就是對廉政文化的一種推崇。屈原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愛國、勤政、為民、廉潔這些品質,正是端午節文化的核心內涵。我們在緬懷偉大詩人的同時,要時刻將“廉潔”二字深深地銘刻在心間,學習屈原修明法度、德政惠民的民本思想;修身勵志、廉政清明的高尚品德,要從“一念入微處”做起,明察之、慎思之、勤改之,做端午廉潔文化的傳承者和以芷蘭之香抵禦污穢之風的品格的繼承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