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2020-08-03 11:11:3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趙宇靜

  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宣佈建成開通。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球組網;從單星研發到多星並舉,從艱難追趕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鬥,讓中國的北斗終成世界的北斗。 北斗的研製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作為北斗衛星的“心臟”——銣原子鐘,它的每一次跳動都直接決定著北斗衛星定位、測速和授時功能的精度。從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到不斷設計研發更高精度、更強能力的國産原子鐘,研製團隊付出了數十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自我超越的發展之路。

  眼前的這個看著並不起眼的金屬盒子就是北斗衛星的“心臟”——銣原子鐘。已經79歲的雷文琦是我國第一代銣鐘研製帶頭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開始了對銣鐘的研究,卻只停留在理論和地面研究階段。直到“要建設中國人自己的導航系統”這個目標出現,研製團隊意識到銣鐘這顆導航衛星的“心臟”必須由中國人獨立自主完成。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擺在雷文琦和團隊面前的是從無到有,從紙上的理論到可以上天的産品之間巨大的跨越。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 星載銣鐘産品專家 雷文琦: 我們不想受制於人,我們這一代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已經受到西方對中國實行高技術禁運,已經遭遇過這種情況。所以我們必須要儘量做到自力更生,研發自己的國産銣鐘。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不想受制於人”,這是整個北斗工程最核心的精神。即便要面對簡陋的條件,技術的封鎖,甚至科研設備也少之又少。但是他們知道,中國的北斗只有自主創新一條路。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2006年,我國第一台星載銣鐘産品一飛沖天,搭載驗證取得成功。團隊來不及慶祝,就投入到了北斗二號首發星的研製任務中,而那時,屬於他們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由於我國的北斗和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屬於同步開展建設,依據國際電聯的規定,用於衛星導航的頻率資源採取先到先得的方式。也就是説如果不能在約定時間發射衛星,申請的頻率資源就將作廢。而此時,留給北斗二號首發星的時間只有不到一年。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 星載銣鐘産品首席專家 賀玉玲: 當時任務非常艱巨,我們進口一台銣鐘是要18個月才能交付,我們只有8個月的時間完成我們星載銣鐘的研製,密密麻麻的任務節點就貼在墻上。大家都是吃住在實驗室,哪怕是淩晨兩三點鐘,我們要爬起來去測試,去試驗。沒有白天黑夜一直在幹。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經歷了沒白天沒黑夜的8個月,2007年4月14日,首顆北斗導航衛星終於豎立在了發射塔架上,此時距離我國申請的頻率有效期只有三天的時間。而對於銣鐘研製團隊來説,只有衛星順利升空並且傳回了導航信號,才算真正成功。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 星載銣鐘産品首席專家 賀玉玲: 真的是驚心動魄,(信號傳回的時間)僅僅比國際電聯規定的時間提前了4個小時。在導航信號播發的那一瞬間,我真的是感慨萬千,忽然覺得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北斗二號首發星的成功,拉開了銣鐘國産化的序幕。2012年,在北斗二號後期發射的衛星中,改變了以往的國産化銣鐘為主鐘、進口銣鐘為備份的模式,國産化銣鐘正式全面取代進口銣鐘,精度提高到了每三百萬年才會差一秒。

  同時,為了追上北斗衛星的高密度發射,團隊不斷優化研製流程。如今的星載銣鐘的批産能力已經達到了每年50台左右。為北斗導航工程鑄造了一顆最強中國“心”。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 星載銣鐘産品專家 雷文琦: 當初開始研究這個東西,我都不敢想像,也是原來我們這一代人的夢。我們實際上是老中青三代,他們做了很大的貢獻,才把指標提升到這麼高。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 星載銣鐘産品首席專家 賀玉玲: 家人和小孩經常會抱怨我們,説你們是做“鐘”的怎麼是最不守時的?有時候為了獲得一個更穩定的數據,可能需要反復測試,所以經常是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想想自己的産品就在太空中遨遊著,在那維繫著我們國家的導航衛星系統,自己覺得還是很驕傲。

  衛星推進劑加注團隊:篤定堅守26載 我的崗位請放心

  火箭升空時會加注燃料,獲取動力,事實上,衛星自己也需要動力來源,也需要燃料。

  白師傅原本是北斗衛星推進劑加注團隊的一員,今年剛剛退休。但是,他們的團隊了不起,多年來,冒著劇毒、易燃易爆等危險,為數十顆北斗衛星注入動力;他們常年駐紮在大涼山,遠離家人朋友;他們見證了中國的北斗到世界的北斗,自己也從青年骨幹變成了“老師傅”。

  今年已經退休的白崑順師傅還是會經常到衛星加注的試驗現場,來看看徒弟們的工作。從1994年加注東方紅三號衛星算起,白師傅是我國加注衛星數量最多的人。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 北斗三號控制和推進系統指揮 劉振新: 就是白師傅在,我們加注是他操作的,這些總師們就放心。因為確實是這個工作需要細心,又膽大心細,還得完全按照嚴操作規程走。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衛星加注就是將為衛星提供動力的推進劑注入到衛星中,也是衛星安裝到火箭前的最後一項工作,因此只能在發射場完成。加上前期的準備時間,每一顆衛星的加注,團隊都需要在發射場呆上三個月左右。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 原雙組元推進系統加注高級技師 白崑順: 這顆星還沒加注完,那顆星又來了,擱在那等著你呢。待最長的一次待了10個月,平常也得半年以上。

  不僅要常年遠離家人朋友,他們還要面對著不可預知的風險。北斗衛星雙組元推進系統採用的是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作為推進劑。兩者都是強腐蝕的化學品,並且只要相遇,無需點火就會引發爆燃。也就是説,加注過程稍有差池都可能“星毀人亡”。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 原雙組元推進系統加注高級技師 白崑順: 也挺危險的。剛開始幹的時候也挺害怕的,因為沒接觸過這東西。就怕泄漏 。“滴肼不漏”,一滴都不能漏。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滴肼不漏”,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每一次加注都要連續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涉及五六百條口令,三百多個管路接點,數百次閥門操作。只有每一步都準確無誤,才能確保安全。

  為了能夠不斷汲取經驗,二十多年來,白崑順每天工作結束後,都會寫工作日誌,厚厚的本子上整齊地記錄著關於工作的點點滴滴。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 原雙組元推進系統加注高級技師 白崑順: 每顆星的數據都加多少料,加多少氣,都有一個原始的記錄,大概有20多本。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白師傅一行一行念著自己二十多年來的工作時,我們看到了他的一雙飽經滄桑的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 原雙組元推進系統加注高級技師 白崑順: 比如我左手,我們家那個門也是密碼鎖的,我的左手根本就沒用,就沒有指紋。

  這雙甚至連指紋都沒有了的手,和整整齊齊的工作筆記一起,組成了白崑順26年的衛星加注生涯。26年的時間,他一共加注了97顆衛星,其中包括40余顆北斗衛星,遺憾的是,在今年初正式退休的他沒能去參加最後這顆收官之戰。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 原雙組元推進系統加注高級技師 白崑順: 都説老白説等到100顆的時候咱們得好好慶祝,可是我特別有點失望,我就差三顆就100顆了。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儘管白師傅沒能親自去到西昌見證北斗三號收官衛星的發射,但是他的徒弟接下了他手中的接力棒,成功護送最後一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進入太空。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2所 雙組元推進系統加注技師 郭欣羽: 他的那些筆記我現在也是在寫,我現在可能也寫完兩三本了。我既然選擇了這個工作,那麼我會一直堅持到底。

  衛星生産團隊:從第一縷“光亮”到“滿天星辰”

  代號為“529”的北京衛星製造廠有限公司。它不但是北斗衛星的主要生産基地,更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誕生地,見證了我國的航天事業從50年前的第一縷“光亮”發展成為今天的“滿天星辰”。 

  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的消息一經發佈,便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而位於中關村的北斗衛星生産基地——北京衛星製造廠裏依舊和往日一樣進行著生産工作。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黎昱,是廠裏通信導航領域的總師,不久前,他送走了親手研製的最後一顆“北斗衛星”。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通信與導航領域總師 黎昱:北斗在天上有55顆衛星運行,為全球提供了導航服務。我和我們的團隊全程參與了這55顆衛星的研製,經歷了20多年。每一顆(産品)的出場都像親手送自己的孩子出門一樣,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有所成績一樣。 

  今天,北斗從這裡生産,閃耀了世界,而50年前也是在這裡,東方紅一號誕生,開起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 

  在2號廠房的恒溫間,東方一號的功勳設備——坐標鏜銑床依舊安靜佇立。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東方紅一號”衛星研製人員 湯士良(83歲):這台機器是1958年從瑞士進口的,是用一火車皮雞蛋換回來的,所以這臺設備對我們國家是寶,為東方紅一號生産(零件)。

  當時,這種機器整個北京就只有一台,是廠裏精度最高的設備。決定東方紅一號衛星與火箭能否成功脫離的關鍵零件——爆炸螺栓就是用它生産的。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東方紅一號”衛星研製人員 湯士良(83歲):(衛星上)4個螺栓同時爆炸,有一個不爆炸,衛星就是完不成任務。99%不行,必須達到100%,做了十幾批(爆炸螺栓實驗)。

  正是老一輩航天人的無私無畏、久久為功,讓“東方紅一號”在1970年4月24日點亮了中國人征戰太空的第一縷“光亮”,50年來,這縷光亮一直照耀著航天人前行。 

  從1994年北斗一號立項,黎昱就參與其中,他和團隊陪伴北斗走過20多年,也共同奮鬥了20多年,印象最深的就是生産北斗二號第三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時,因為工期壓縮,他們要在2個月裏完成超高精度要求的星箭介面任務。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通信與導航領域總師 黎昱:當時我心裏非常著急的,這個時候整個的研製團隊積極站出來申請加班加點,而且想了很多高效的方式、並行的方法,很多同志是看著朝陽來看著朝陽走,把預想的兩個月壓縮到了一個月以內,使得整個項目不受影響。 

  緊接著,2009年北斗三號立項,黎昱和團隊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任務。北斗三號應用大量的國産創新材料,其中,在太陽翼生産中加入了國産高模高強纖維,不但可以提高性能,還可以節約成本。 

  然而,新材料在匹配性和工藝性上給了黎昱和團隊又一次重大考驗。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通信與導航領域總師 黎昱:做了很多的實驗工作,一開始是做的纖維和我們宇航用的樹脂的匹配性,光力學實驗中實驗件就做了好幾千件。工藝實驗大概做了將近半年的時間,調整優化工藝參數、改造設備、整個測試試卷也達到了上千件的量級,最後穩定住了。 

最強中國“心”!北斗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1秒 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黎昱告訴我們,20年間,他們就是這樣一次次地迎來困難,又一次次地努力克服,最後迎來成功。 

  如今,55顆北斗衛星産品,全部安全生産,高品質出廠是他們最驕傲的事,未來,他們還將繼續奮鬥,讓中國航天的“滿天星辰”閃亮宇宙。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