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山中青年】陳青松:村裏的“商業”不商業
2020-08-11 15:55:2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廣網編輯:梁靖雪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到安吉天荒坪鎮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

  “兩山”理念提出15週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特別策劃了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山中青年》,今天推出第八篇《陳青松:村裏的“商業”不商業》。

  央廣網金華8月11日消息(記者張國亮 杜金明 陳俊 魏煒 實習記者陳永昕 金華臺方靜萍 李靜 通訊員季建明)金華市浦江縣新光村,有著距今近300年的古宅院落,斑駁的外墻上散發著歲月的氣息。宅院裏“別有洞天”:石階小路旁是潺潺流動的清澈溪水,保留著傳統特色的小舖子裏陳列著各種民俗創意産品,手工旗袍、麥稈剪貼畫、梨膏糖等等,遊客絡繹不絕,恰似一幅熱鬧祥和的畫卷。這裡就是廿玖間裏,是鄉村文旅創客基地。

  十多年前,浙江金華市浦江縣的新光村可謂“臟亂差”,年輕人大量外流,全村一度只剩28個人。如今,新光村村民增加到一兩百人,年收入幾十萬的村民比比皆是,村集體資産從負債到現在有200多萬的盈餘……這一切都和一個叫陳青松的山中青年密切相關。

  陳青松向記者講述他的創業想法(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老屋新生 48家創客入駐廿玖間裏

  十多年前,新光村是全浦江有名的水晶加工村,全村共有水晶加工戶300多家。許多村民靠磨水晶擺脫了貧困,陳青松也通過水晶生意賺到了第一桶金。

  然而此時的家鄉已經完全變了樣子,水晶加工的廢水直接排入水溝、河道,河溝變成了牛奶河、五彩河,村裏污水橫流、垃圾遍地,生態環境極其惡劣,與兒時記憶中的綠水青山産生了強烈的對比。陳青松想,必須放棄水晶行業,進行産業轉型,改善環境。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導下,浙江開始了大規模的“五水共治”,政府大力整治水晶行業,村民們沒有了收入,紛紛離開家鄉外出打工。如何能讓村民不出門,在家門口就把錢賺了,這是陳青松開始思考的問題。

  新光村廿玖間裏夜景(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何不充分發揮古宅院落的文化價值,創辦一個鄉村旅遊創客基地?“浦江有很多擅長傳統文化的人才,所以我想做一個文創走入鄉村的項目。讓這樣的人才來到村莊裏進行創業,吸引旅客們前來,帶動村民們的收入。”陳青松説。

  新光村中的靈岩古莊園建於乾隆年間,有超過260年的歷史,被稱為“江南喬家大院”。此前,為了保護古建築,鄉政府跟周圍村民簽訂租賃協議,租了10年時間進行修繕,陳青松想,這些房屋與其空著,不如充分利用。當地政府支持青年人返鄉創業,決定將這裡的29間古宅租給他們,並且免除前三年的租金。

  29間,當地方言叫“廿玖間”,陳青松取名“廿玖間裏”。場地有了,怎麼吸引創客入駐呢?一家一家地跑,一個一個地談,浦江當地擅長傳統手工藝的人才,陳青松一一登門拜訪,誠邀入駐。

  一堆原本用來養牛的破屋爛房,如今已經有48家創客入駐。

  新光村廿玖間裏一隅(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活動引流 每年160萬人次光顧山村

  “廿玖間裏”建成之後,憑藉歷史悠久的古宅和獨具特色的文創産品,遊客逐漸增多,2018年遊客人數達到了160多萬人次。有的創客靠銷售文創産品一年收入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就連在家門口擺攤的村民一天也能有一兩百元收入。

  帶來這些改變的陳青松卻因為虧本經營、工作太忙被母親抱怨。陳青松説,其實他完全可以通過城市商業模式賺錢,但鄉村裏他不願意也不能這樣做。“我們定位是年輕人,而年輕人的感受度是非常強的,如果你純商業化,他們就不願意來了。”陳青松的心中有一道門檻,就是村裏的“商業”不能太商業。“我是這樣想的,我要做不是商業的商業。”

  歌手在新光村廿玖間裏駐唱(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什麼樣的人在決定什麼樣的人來。”陳青松説,他通過不斷地做活動、引進年輕人喜歡的項目以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到新光村。每年,“廿玖間裏”會做超過100場活動,每個週六週日都有不同的活動,音樂會、房車年會、節日活動豐富多彩。

  正是陳青松的堅持,讓新光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網紅地,源源不斷的年輕遊客來到這裡,同時帶動了沿線旅遊産業的發展,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實現了小康夢。“來這裡遊玩的遊客都很喜歡我們傳統的土特産,每次都買去很多”。在廿玖間裏做烤火糕的朱大媽説,“一年下來,也有五六萬的收入,家門口就能賺錢了,真的挺好。”

  新光村夜景(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八零九零 鄉村發展需要年輕人

  起初沒有村民看好陳青松,綠水青山這麼多,誰會願意來新光村呢?一個山中青年改變了這一切。廿玖間裏的創辦使得新光村成功實現了産業轉型,也讓村民們看到了鄉村發展的希望。

  虞宅鄉黨委書記陳鵬進時常和陳青松一起探討鄉村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80後的陳青松認為,鄉村的發展一定需要大學生、年輕人的回歸,這一點得到了作為90後的陳鵬進的極大認同。

  “希望年輕人可以來到村兩委班子中,年輕人的思路理念都不一樣,作為一種互補,這是很需要的。”陳鵬進説到,他希望大學生可以回到鄉村中參與鄉村建設。

  遊客在新光村廿玖間裏中的民俗産品舖子選購商品(央廣網記者 魏煒 攝)

  新光村創客基地的成功,讓陳青松成為當地的知名人物,許多鄉鎮慕名而來,邀請陳青松到本村進行鄉村文旅運營策劃。陳青松告訴記者,未來,他計劃將浦江縣的各個鄉村由點連成面,進行規模化發展。“想讓遊客們‘留下來’,光靠一個小小的新光村是做不到的,必須要將新光村作為一個點,和周邊各個村莊相串聯。”

  陳青松説,自己仍然在探索和完善鄉村發展模式,希望能夠在不斷試錯、探索中逐漸發展,並且將他的廿玖間裏的“傳統與現代創意相融合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模式”進行推廣,不僅僅發展整個浦江,還可以發展更多的貧困鄉村,根據不同鄉村的特色來做不同的東西,更好進行業態轉型,從而實現鄉村振興。

標簽: